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笔者认为,可以注重大数据运用,强化数字赋能,通过数据发现和解决共性问题,助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社会工作科学性、精准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新就业群体中,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较为便捷地把握和预测工作中的突发问题,实现提前预案或及时应对。在基层治理中,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运用数字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汇总,推动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在信访工作中,运用数字技术可以较好地对信访内容以及信访对象相关情况等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有效防范风险;在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师资库和资源库,加强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社会工作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开发社区治理和服务相关课程,方便社区工作者学习,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社会工作改革创新要全方位体现在党的建设、体制机制、组织落实以及方式方法上。例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一些地方创新形成新时代“网上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收集民意、发挥民智等方面的优势和功能,发挥“城市留言板”“民情在线”等平台的作用,有效激发人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结构、文化理念、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需要面对和处理的社会问题也各具差异,需因地制宜利用好数字技术。
在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开展远程党建学习、远程组织生活会等,这为草原牧区、山区等居住较为分散的地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便利。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大、分散面广的特点,可以建设“同上一堂党课”党员教育基本培训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实现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教育、同管理。
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方面,数字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常会涉及因群体诉求差异而引发的矛盾。对此,可以搭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一站式基层治理平台”,即时、动态了解各方诉求,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改造方案解决多方矛盾。此外,还可以拓展数字技术赋能领域,积累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经验和数据资源,为推进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