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组织广大群众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于2025年2月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为做好第九届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于2024年7月起招募2万余名城市侧志愿者,全面启动城市侧志愿服务相关工作,深化志愿服务标准化、品牌化、项目化、专业化建设。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尽头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就能看到身着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主题马甲的志愿者,有的为行人指引路线,有的为游客做讲解,还有精通外语的志愿者为外国游客答疑解惑……随着亚冬会的临近,在哈尔滨市的景区、商圈、地铁站等区域,2万余名亚冬会城市侧志愿者已经陆续上岗,他们主要为赛场外的城市运行提供服务保障。
2万余名城市侧志愿者能第一时间集结成队,并且不断有新的志愿者踊跃入列,这背后,既有哈尔滨基层志愿服务的基础,也得益于广大志愿者长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积累的成熟经验。
构建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前行,标准化建设逐渐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将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作为全市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保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持续推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亚冬会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将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工作总体布局、列入重点任务,把工作落细落实。成立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指挥部,统筹指导城市侧志愿者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提质增效;组织召开全市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针对各成员单位业务职能,从推进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发挥实效等方面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压实压紧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
各区委社会工作部结合本区特点,构建 “区委社会工作部—街道—社区” 三级管理体系。街道志愿服务队协同参与本辖区内城市侧志愿者的招募与工作实施、社区志愿服务站精准对接点位志愿需求。招募环节明确志愿者的年龄、技能、身体素质等准入标准,参与服务的城市侧志愿者涵盖了景区资深志愿者、街道社区志愿者和社会面志愿者,每名志愿者均需接受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全力推进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为加快制度建设、规范志愿者管理,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各区、县(市),市直各相关部门,各有关企业座谈沟通、统筹规划46家成员单位具体职责,采取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区分事权、属地负责工作制开展工作。印发《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方案》,配套制发《关于印发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城市侧志愿者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研究制定第九届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手册一套10册,构建了城市侧志愿服务“1+N+10”制度体系,为志愿者规范工作提供根本制度遵循。
打造“冰城”志愿服务特色品牌
聚焦“内容为王”,通过对城市侧志愿者示范活动、主题培训等活动宣传,扩大提升城市侧志愿者影响力;通过不断挖掘志愿者感人故事,制作系列短视频,用新媒体宣传“短、平、快”的特点,提升宣传质效,让城市侧志愿者的奉献“被看见”,让看见城市侧志愿者的人“被影响”。
哈尔滨市道外区发挥地域优势,将“道外志愿红”品牌融入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通过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活动,让这一品牌深入人心。道外区哈药六版画馆志愿者服务站在“腊八节”前夕,开展“助力亚冬会、粥到游客心”活动,将一杯杯精心熬制的暖心腊八粥递到游客手中,同时,积极向游客宣传亚冬会,诚挚邀请游客在亚冬会期间前来观看比赛,共同见证这场冰雪体育盛会的辉煌时刻;道外区中华巴洛克景区志愿者们为游客提供热气腾腾的姜糖水,帮助游客拍摄照片,介绍周边设施、网红打卡点等。
“青音嘹亮·亚冬之声”志愿服务项目是哈尔滨市松北区首届志愿服务创意设计大赛金奖项目,聚焦助力亚冬会主题,通过专业培训与团队建设提升志愿者能力,由松北区街道、社区与黑龙江工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目前已开展主题分享会、文艺表演10余次。参与项目的社区志愿者刘迪感叹道:“在志愿服务之余,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全面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真是难得的体验!”
此外,结合亚冬会城市侧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及特征,融入中国志愿服务标志特色,精心设计独具哈尔滨志愿服务特色的“冰城志愿”服务标志及徽章。目前,全市50余处志愿者服务站已统一张贴冰城志愿服务标志,志愿者也统一佩戴冰城志愿服务徽章,进一步提升了志愿服务的辨识度与规范性。
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
在中央大街与花圃街交会处的志愿服务站内,来自国网电力哈尔滨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站打造为“能量小站”。独具特色的国网标识、满怀深情的周到服务、耐心细致的认真讲解感动和温暖着南来北往的八方来客。在这个“能量小站”,志愿者们接待了一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老年游客。老人今年80多岁,一辈子住在广西,一直向往来到哈尔滨看看美轮美奂的冰雪大世界。但来自南方的他,着件棉服和单裤就来到东北。当他进入“能量小站”时,已经冻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能量小站”的值守队员赶紧为老人倒上热水,送给老人一副帽子和手套,并带着老人到最近的服装店购买合适的冬装,老人临走时握着值守队员的手,激动地说道:“哈尔滨人民太热情了,多亏了你们。”
为加快推进志愿者工作项目化运作,有效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与效果,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制定印发《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城市侧重点点位志愿者管理办法》与《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城市侧志愿者服务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每个区域确定一名本区域志愿服务点位总负责人及一名联络员,各志愿者服务站确定一名站长,统筹指导本区域重点点位及志愿者服务站的整体规划、资源调配、监督检查和运行保障等工作。
每个重点点位依据科学规划,以10天为一个周期制定排班计划,并报送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备案。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研究制定志愿者岗位职责和服务规范手册,总结“64558”工作法,即“六做好、四务必、五要、五做到、服务有八声”,助力志愿者快速熟练掌握服务要点。
加强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
为打造一批服务亚冬会的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志愿领航 传承有我”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培训人才库建设工作,面向100余所省、市直高校、41家市直各机关单位、8家相关行业部门,首批招募了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志愿服务培训教师共216人。
围绕志愿服务礼仪、特色人文地理、英语口语基础、医疗急救技能、残疾人服务知识、消防安全知识、体能训练与自我防护、志愿服务心理疏导等课程,哈尔滨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5期城市侧志愿者骨干理论及实践实操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志愿者知行合一的服务能力。市级各成员单位及志愿者骨干、志愿者服务站站长等50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其余2万余名志愿者参加线上培训。各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开展志愿者培训42场,现场参加培训人员4000余人。
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志愿者服务站志愿者在上岗前,都会由骨干志愿者带领“逛”景区,“熟”地形,了解历史建筑、特色小吃、公共交通、公厕位置信息等,让他们成为景区内的“百事通”。参加培训的志愿者纷纷表示:“通过培训,让我们对服务标准有了清晰的认知,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志愿服务。”
在松北区嘉润医院组织的急救培训中,志愿者们通过模拟伤员场景,亲自操作急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技能,有效提升应急处理水平。演示现场,志愿者热情高涨,争相上台体验心肺复苏模拟操作。松安街道志愿者范长爽称:“第一次参加这样专业的培训,在服务中学习了实用的技能,非常有意义。”
对德才兼备、工作实绩突出且深受群众认可的志愿者,结合当前志愿者上岗的实际情况,以褒奖优秀志愿者、展现亚冬会期间志愿服务卓越风采为目标,制定《2025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城市侧志愿服务表彰方案》,设立涵盖 先进个人、优秀服务组织等表彰奖项,制定参评条件,规范评选规则,确保赛后志愿服务表彰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将通过开设专栏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志愿者的感人事迹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的典型经验做法,为志愿者树立学习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积极奉献”的浓厚氛围。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