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密集进入地方两会时间。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道江欣苑社区党委书记胡明荣说:“为表彰社区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增强社会对社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今年特别带来了关于设立湖北省社区工作者日的建议。”今年湖北省两会,胡明荣十分关注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是国家治理的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当前仍需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全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认可度,让社区工作者队伍发挥更大能量。”
无独有偶,浙江省人大代表、绍兴市柯桥区柯桥街道立新社区党委书记莫慧英表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还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我在实践中深深感受到,要做好社会工作、更好地凝聚服务群众,素质硬、业务精、本领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关键支撑,我将坚持以‘嘴勤、眼勤、耳勤、手勤、腿勤’作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标准,带领16位社区工作者加强走访、增进沟通、提升服务,特别是结合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的现实情况,努力整合资源,引入优质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支持型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挖掘培育银发经济,共同推动社区治理与服务更上一层楼,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区治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是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党的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
“近年来,我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初具规模,人才培养力度逐步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湖南省政协委员、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陈雪楚建议,要重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经过调研,陈雪楚发现,湖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还存在人才数量少、岗位开发不足;对口就业率偏低,人才队伍不专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各界对专业社会工作及其作用缺乏了解,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解决实际问题成效的科学有效评价机制尚未建立等。为此,陈雪楚建议,要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宣传普及,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年度培训计划,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认可度。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提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丰富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内容,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政协天津市第十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常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军表示,医疗机构应该设立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考虑到天津市是全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同时也是健康减重工作需要努力的城市,未来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较大,建议相关委办将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设纳入工作规划,加强人员培训,不断发展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社会融入和队伍扩增,最终推动该项工作标准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党的社会工作体系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其中,对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联合会会长石欣建议,在全省加快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全面化,并在深圳试点推行建立急救志愿者主题数据库。希望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对相关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救援队伍的能力进行认定,提升整个社会在应急急救和救援方面的水平,让救援从灾害事故响应型向灾前预防型转变,进一步筑牢城市的安全防线。
“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重视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山东省聊城市人大代表、国家电网莘县公司计量班班长、同城一家爱心公益协会会长郭洪伟建议,公益组织要定期公开财务报告、项目执行情况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创新慈善公益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等新兴技术,开展线上捐赠、远程志愿服务等新型慈善公益服务方式。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