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照亮成长之路(微光成炬)

14岁的小如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家里一度经济困难又缺少关爱。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妇联的关爱下,小如有了“爱心妈妈”,她们经常看望关心小如,为她送去学习生活用品。

近年来,九原区妇联以“双重结对+广泛众筹+多元帮扶”模式,组织实施“‘爱心妈妈’助力留守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全国巾帼志愿者平台吸纳近200名巾帼志愿者加入“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已走访收集全区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信息并建立档案,106名“爱心妈妈”结对帮扶111名困境儿童。

过去,九原区妇联通过每年开展一次活动、发动职工结对帮扶慰问的方式对困境儿童进行帮扶。“但这种方式没有让志愿者和孩子真正链接沟通,缺少可持续性,意义也不是很大。”九原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九原区妇联改变方式,精心策划实施“‘爱心妈妈’助力留守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搭建帮扶工作平台,提前了解困境儿童情况和“爱心妈妈”志愿者的结对帮扶意向,为每名困境儿童建立至少2个结对搭子。一位“爱心妈妈”是属地妇联干部,负责经常走访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和困难,对接各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另一个“爱心妈妈”是从社会各界招募的志愿者,实现“爱心妈妈”和困境儿童精准匹配结对,提供双重关怀。针对无人认领和特别困难的困境儿童,区妇联带头认领并组织各级基层执委进行结对,定期走访掌握困境儿童的情况,多方筹集帮扶资源力量,发动爱心企业家开展帮扶。目前,“爱心妈妈”队伍已从最初的40多人发展到106人。

面对帮扶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九原区妇联广泛筹集资金,先后组织开展“向阳而生,逐光而行,‘爱心妈妈’助力留守困境儿童”项目发布会、“‘温暖接力,筑梦未来’‘爱心妈妈’结对困境儿童暖冬行动”主题活动,向企业、单位广泛筹集爱心物资,招募志愿者。

针对家庭教育短板,邀请社会组织,实施“撑伞行动”,为困境儿童开设安全防护讲座;针对孩子学业提升需求,暑假期间组织“小鹿回家”大学生志愿者就近在所在社区开设暑期助学辅导班;针对留守儿童缺少陪伴问题,“六一”期间组织“爱心妈妈”带着困境儿童到儿童乐园开心畅玩,到博物馆研学……九原区妇联因地制宜建立“3+N”多元帮扶模式,重点围绕“关心生活、关怀心理、关注学习”三方面提供关爱和服务,同时拓展其他帮扶形式,为孩子们营造多彩幸福童年。

据介绍,下一步,九原区妇联将继续深入实施“‘爱心妈妈’助力留守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在巩固成果、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拓展服务形式、完善服务机制、增加反馈方式,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让“爱心妈妈”志愿服务成为一盏明灯,用爱与关怀照亮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路,为困境儿童插上逐梦飞翔的翅膀。

(本报通讯员 陈琳 张悦)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