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新” 服务暖“新” 治理有“新”(学思践悟)

何大宏

近日,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如何精准把握新就业群体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增强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基层党委社会工作部门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必须摆在优先位置来抓。四川省南江县立足实际,坚持党建领“新”、服务暖“新”、治理有“新”系列做法,不断激活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红色动能”。

党建领“新”,筑牢堡垒,释放“新新之火”的燎原之力。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首先要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对新就业群体“摸排难,摸清更难”的现实困境,南江县积极探索“3个+”工作模式,筑牢“堡垒”,凝聚“红色之力”,点燃“新新之火”。建立“‘两新’工委+行业党委”管理机制,变“多头管理”为“攥指成拳”,由县“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依托网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成立互联网、网约配送、快递物流等10个行业党委,定期协商、现场办公,实现管行业和管党建、管人群的有机结合。建立“日常指导+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制定《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书记项目”实施方案》,将项目化管理方法引入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中,分别向18个县直部门、园区、街道“定任务、定职责、定时限”,实现任务化管理、责任化督办、节点化问效。建立“党建指导员+流动党员”结对机制,从行业党委、园区、街道党务干部中选派28名党性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同志担任党建指导员,与153名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建立双向联系,确保新就业群体流动到哪里,党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服务暖“新”,延伸触角,凝聚“新新相印”的真挚情怀。全面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关键在于真正关心关爱、解决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南江县始终把新就业群体的“关切点”“需求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秉持“新就业群体在哪里,暖新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理念,构建起“连心、暖心、贴心” 的立体服务矩阵。聚焦阵地连“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点、金融通讯营业网点等场所,整合服务资源,搭建常态服务场所80余处,在商圈、美食街等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域建设24小时服务阵地“米仓驿站”4处,让新就业群体“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聚焦关爱暖“心”,县“两新”工委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司法、人社、应急、卫生健康等部门各类服务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争议调解、安全培训、健康义诊等暖心服务80余场次,不断提高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聚焦保障贴“心”,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反映—基层党支部收集—行业党委商议—主管部门办理”的诉求处理直通机制,实现诉求收集、汇总、报送、处理、回访闭环管理的保障服务,集中解决新就业群体日常休憩、社保办理、职业发展等急难愁盼问题13个。

治理有“新”,凝聚合力,绘就“新新向荣”的幸福画卷。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要抓住“起作用”这个关键环节,搭建新就业群体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引导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推动“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南江县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城市每一个角落的行业优势,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探索出“米仓骑手·治理先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品牌。通过建立可操作的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分激励管理办法,推行以服务助治理、以积分享兑换的模式,有效动员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化身基层治理的“前哨兵”。一方面拓展参与渠道,开发“米仓骑手·治理先锋”微信小程序,设置“骑手注册”“问题上报”“积分兑换”等功能板块,方便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随时随地将发现的社情民意、食品安全、矛盾线索、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信息及时反馈至社区,实现日常工作和参与社区治理同步开展。另一方面明晰兑换流程,建立健全“注册‘骑手’—发现问题—反馈社区—获得积分—积分兑换”闭环流程,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通过完成各项基层治理小任务,换取积分分值,同时借助小程序随时关注积分情况、快捷兑换心仪奖励,通过以公益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的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治理,建设幸福家园。

(作者系中共南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