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江苏省无锡市创新实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三优”焕新工程,按照优布局、优服务、优场景“三优”目标,进一步优化阵地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打造友好场景,持续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暖“新”友好党群服务阵地体系。
优化布局 完善阵地网络
无锡市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提升一批、新建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持续完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区域党建工作站、服务网点站点三级阵地服务矩阵。
改造优化提升一批。针对场所年久失修、设施老旧破损、服务功能不全的阵地,及时从空间布局、服务功能、设施设备、导视标识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推动阵地旧貌换新颜。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深化大货车司机“红色加油站”建设,推动道路货运行业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区级分中心和19个司机驿站全面升级。
聚合资源新建一批。坚持“群体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利用大数据分析新就业群体奔跑“热力图”,动态掌握分布集聚情况,整合工会驿站、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商务楼宇空间等各类空间资源,新建市级网约车司机党群服务中心、“骑聚e堂”零工驿站、骑手“助餐中心”、暖“新”药事驿站等各类阵地74个,不断延伸服务触角。
全面评估调整一批。常态化开展看布局、看功能、看作用、问意见“三看一问”工作,对全市967个暖“新”驿站和行业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综合评估,及时调整撤并建设不到位、使用率不高、作用发挥不明显且运维困难的阵地,拆除标识标牌,切实为基层减负“瘦身”。
优化功能 明确建设要求
无锡市坚持“需求是什么便提供什么服务”,分类明确暖“新”驿站建设标准、行业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清单和友好阵地建设指引等,引导基层按图索骥、群众按需点单。
基本设施明标准。按照有休息桌椅、有饮水设备、有手机充电插座、有应急药箱等“十有”目标,推动全市暖“新”驿站配齐配足服务设施,满足新就业群体累能歇脚、渴能喝水、饭能加热等普遍需求。
特色服务提内涵。发布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阵地《特色服务建议清单》,围绕党群服务、生活服务、政务综合服务3方面,指导全市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区域党建工作站等阵地结合实际增设便民服务区、智能政务区、就业指导区等功能区域,探索提供政策宣传、学习教育、业务办理、创业指导、子女托育等特色服务,力争实现大门敞开、群众常来、服务常在。
友好阵地绘指引。按照“设施友好”“环境友好”“发展友好”“生活友好”等建设理念,制定《友好城区建设指引》,针对街区(商圈)、园区、小区、楼宇等不同建设场景,推出设置“友好指引”、打造“友好设施”、提供惠“新”服务、融入基层治理等18条建设细则,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丰富建设内涵,形成特色鲜明、形式多元的新就业群体关爱凝聚工作模式。
优化场景 建设“友好城区”
推进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双十双百”计划,通过在全市打造10个“友好街区(商圈)”、10个“友好园区”、100个“友好小区”、100个“友好楼宇”,加快构建与新就业群体双向奔赴的多元“友好生态”,为无锡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增添暖“新”底色。
服务阵地由场所式向场景式转型。聚焦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便利度,进一步完善楼栋标识信息、末端配送设施、停车充电区域等设施要素,将服务内容延伸嵌入新就业群体工作环境,不断扩大友好关爱版图,有效解决进门难、寻路难、停车难等问题。服务资源由分散型向集成型转化。打造“1+3+N”党群联建模式,依托街道“大工委”等区域性党建平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集聚各类社会资源力量,推动阵地串联、资源共享、服务融合,推进“友好商户联盟”建设,推出“暖‘新’套餐”“爱心义剪”“健康义诊”等“医食驻行”服务,打造全方位、开放式、集成化服务综合体。
服务内容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聚焦新就业群体多元诉求,实施“关爱基金”“友好医院”“助新成才”“新语心愿”等关爱服务项目,在社会保障、技能提升、职业转型、就医就学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能级,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推广“兼职网格员”“园区合伙人”等做法,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职业优势,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达成“双向友好”社会共识,持续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城市归属感。
(江苏省无锡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两新”工委供稿)
(责编:罗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