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凝聚基层治理力量 

赵天一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加强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区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通过培育壮大队伍、强化阵地建设、打造服务品牌,不断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努力开创全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凝聚多方力量 壮大服务队伍

发挥业务优势,组建服务团队。在区级层面,由政法、检察、教育、团委、文旅、退役等区直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8支,活跃志愿者230余人。在街道、村(社区)层面,普遍建立“1+8+N”志愿服务队伍,即成立1支志愿服务总队,组建政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8支常规志愿服务分队,结合实际成立N支特色志愿服务小队,目前街道及村(社区)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00支,活跃志愿者2000余人。

动员多方力量,参加各类活动。深化“党建引领+党群参与+志愿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元主体、广泛覆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常态化动员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积极汇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退休老党员、社会组织、青少年群体、社会工作者等多方力量,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党员志愿者、热心群众、公益组织等各类群体,在全区开展“区直机关包村(社区) 结对共创文明城”“清洁本溪 爱我山城”“文明出行”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3.7万余人次。

发挥资源优势 加强阵地建设

建强全域覆盖的志愿服务阵地。明山区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志愿服务,实现阵地建设与团队建设同步推进。以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为统领,在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步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90个,提供失物招领、急救药箱、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

积极与社会组织联动。明山区政府与本溪市蓝天救援队达成战略合作,将志愿服务纳入区级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区应急局与蓝天救援队共同组建明山区应急救援大队,目前有成员104人,每年开展应急演练2次、应急救援培训4次,增强区级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本溪市弘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本溪市木棉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相关街道、村(社区)建立联系,由北地街道永安社区和高台子街道奚堡村分别为其免费提供志愿服务场地,设立“三留守”服务站,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及时为站点周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建站4 年来,共服务困难群体570余人。

拓展线上平台。以明山街道福民社区为试点,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网,明山区推出“爱心超市·积分兑换”项目,对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的次数、时长等信息进行记录,累计积分兑换爱心超市内的相关物品。现已有20余名志愿者在爱心超市使用积分兑换了纸巾、洗衣液等日用品,不仅形成了线上线下闭环的管理模式,也进一步激发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丰富活动内涵 培育服务品牌

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为契机,组织志愿者开展主题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在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明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志愿者参与“溪望你来”主题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在高速公路本溪北站、南站各设立1处志愿者服务站,150余名志愿者为近2000名外地游客提供景点介绍、道路指引等服务,得到游客一致称赞。

以“一老一幼”等群体为重点,开展个性化定制志愿服务活动。在2024年重阳节前夕,明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携手红枫志愿者团队的58名志愿者走进明山区区域性养老中心,为老人们测量血压、修甲理发、表演节目,并送上水果、糕点等慰问品,此次活动也开启了全区“敬老月”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

以群众身边站点为依托,开展便民惠民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区直机关部门和街道在程家社区、锦峪社区等小区广场开展“幸福集市”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磨刀修伞、电器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志愿服务。明山区检察院“明明未检”、北地街道永安社区“双龄共养 老幼共融”等志愿服务项目和高峪街道“七彩之光”、明峪社区“小巷公益”等广受好评的志愿服务品牌不断涌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明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将进一步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定位与新职责,科学谋划、系统推进全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有特色、有场景、有影响的志愿服务“明山模式”。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罗昕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