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精神之钙 推动方城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学思践悟)

段文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部署,为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社会工作把关定向、掌舵领航,充分体现了党对社会工作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党对社会工作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社会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深入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主动作为,协同联动,形成做好社会工作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城新篇章。

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务实之举。新时代社会工作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主要任务是解决社会治理层面存在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核心在于把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贯穿于社会工作的各个环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大量涌现,社会交往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群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凝聚服务工作。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的高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不断推进基层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基层治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基层治理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科学阐释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怎样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深化了我们党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更好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明确,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为基层赋能和减负,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强大效能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是建强现代化市域副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方城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明确高水平建强现代化市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定位。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不仅需要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需要把全县百万人民凝聚起来、动员起来,同心协力、再创辉煌。因此,做好以新兴领域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凝聚服务群众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对于新时代社会工作而言,守正,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创新,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力解决社会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识变应变求变,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推进社会工作机制创新、实践创新,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提质增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凝聚服务群众举措,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汇聚社会工作合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会工作高效协调运行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要全覆盖压实责任、全方位靶向发力、全领域整合力量。社会工作部门要统筹协调,推动各方“同题共答”。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乡镇(街道)要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构建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社会工作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共同发展的社会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坚持基层治理突出问题整治长效化,完善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和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运行体系。健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体制机制。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方城特色的志愿服务体系。

建强队伍,夯实基础。加强社会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心系群众、服务社会、作风过硬的社会工作队伍。坚持专业化方向,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全面落实人才强县战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夯实社会工作基础。

(作者系中共方城县委书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