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 船舶产业“扬帆远航”

方兴船业的715箱LNG罐箱双燃料动力远洋甲板运输船,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直流母排电力系统,填补了台州船舶建造的空白;凯航船舶的“萨拉女王”散货船,开创了台州造船吨位新纪录……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立足港口资源禀赋,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以党建赋能产业为抓手,紧扣船企发展需求,坚持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助推政企高效沟通、企业抱团发展、科技协同创新,合力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健全组织体系

“前段时间,我们船厂5000吨级舾装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了交工质量评定。”在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交流座谈会上,台州海滨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宝富笑容满面,“这离不开产业链党委和皓友船厂的帮助,2024年我们先后攻克了智能航行系统、优化船体设计、节能减排技术等7项重点难点问题”。

三门县召开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党委成立大会,以海滨船舶、皓友造船等链主企业为核心,联合其他链上企业和周边村党组织,整合经信、税务等共建单位力量,搭建“1+X+N”开放式产业链党建模式。采用“职能部门牵引+链主企业带动”模式运转,通过一对一派驻党建指导员的方式覆盖23家单位,结合党组织活动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共同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阶段性难题,科学引导船企用足政策红利,以党建链建强产业链。截至目前,三门县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党委已建立7家党组织,覆盖党员34人,组织开展座谈交流、点对点协商等联建活动10余场。

合力推动发展

“结合产业链党委成立这一契机,我们积极探索组织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三门县健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船企周期性用工这一特性,该镇积极推行人才共享共育机制,组织链上20余家企业实施“共享用工”模式,促进企业在用工余缺时调剂合作,推动企业共享技术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步在浙江凯航船舶工业有限公司打造实训基地,供链上企业全体船员开展技术、安全培训。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做好党员发展工作,2024年以来,3名优秀党员走上船企管理岗位。

“通过沉浸式安全教育体验,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意识……”建设船舶安全生产体验馆的提议,成型于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党委的一次党建联席会议,三门首家船舶安全生产体验馆已于去年10月建成开放,共接待链上10余家船厂10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参观学习。

三门县聚焦船舶制造技术、质量管理等关键环节,统筹协调行业资源,深化实施党建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定期组织产业链上企业共商发展、共谋创新,为产业发展打造共建共享平台,推动民营船企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实现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不断突破,累计征集企业经营需求和行业发展建议300余条,帮助企业解决党建、项目审批、生产经营、职工招聘等方面问题30余个。

提供“全链式”服务

围绕“产业缺什么”“我们有什么”“工作做什么”等3个问题,三门县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常态化开展产业链党委走访调研船企20余次,充分梳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政策清单”,积极推动产业链政策供给和资源整合。

根据企业反馈的海域使用权相关手续办理问题,经多部门联合推动,三门县将流转、分宗、改变用途三个事项合并成一次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原本以为一两年都未必能完成的手续,没想到1个多月就完成了。”健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汝云表示,公司布局的浙东南现代大宗物流园区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

针对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的船企融资难、高端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考证难、企业用地等资源要素制约问题,三门县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做法,由环保、税务、人社等职能部门党员业务骨干组建“企业帮办服务小分队”,依托产业链党委及时报到会商,协作开展送政策、解难题,为船企提供“全链式”服务,助力传统船舶修造产业向新能源配套、海洋装备制造、新材料、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奋进,不断激发海域发展活力。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