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脚步临近,快递、外卖等行业也迎来了忙碌的时刻。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们用奔波的脚步,奋战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的第一线。
为了让春节不返乡的人们过个好年,江苏省南京市启动“迎新有‘宁’ 暖心‘五送’”关爱凝聚行动,在全市社会工作领域内,做好重点群体送关爱、留宁在岗送温暖、传统节庆送文化、平安祥和送守护、惠民利民送服务等“暖心五送”活动,让奔忙的“异乡人”感受到家乡般的温暖。
理发、领春联、以旧换新置办家电……在秦淮区开展的新就业群体慰问活动现场,每个功能区都十分热闹红火。“我们很多兄弟都是外地人,在外从年头忙到年尾,到年底反而不知道该准备些什么。到活动现场转转,食品、新衣服、春联一应俱全,还有理发等服务,真是一步到位地把服务送到我们身边。”快递员周师傅欣慰地说。
连日来,南京市开展重点困难群体春节走访慰问,做好民生兜底、救助帮扶工作,组织“情暖金陵”“新年微心愿”“宁姐暖‘新’”等困难群体关爱活动,加强对新兴领域和行业协会商会从业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重点群体的梳理摸排,及时掌握其困难情况,有针对性地细化关爱举措。
南京市农贸市场协会、南京市菜篮子工程促进会分赴乡村振兴结对社区开展捐赠慰问,南京市装饰行业协会等积极开展“宁社有为”社区公益行等便民服务活动,“快易洁”家政巾帼志愿服务队为困难老人送去专业保洁和家政服务……
“小哥们辛苦啦!来喝一碗姜汤暖暖身子吧……”南京刘长兴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的志愿者们一大早就在苏宁广场“宁小蜂”驿站设立好了爱心姜汤发放点,为来回奔波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提供热气腾腾的姜汤。
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社区工作者等群体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情况,南京市做好一份热饭、一杯热水、一声祝福等“年夜饭”暖心服务保障。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宁小蜂”驿站等载体资源,面向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寒假托管等特色公益服务。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楼宇商圈、窗口单位开放场所设施,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就近就便的休息服务,打造“15分钟暖新服务圈”,为留宁在岗人员营造就地过节温暖氛围。
保暖的儿童羽绒服、崭新的文具、沉甸甸的零食大礼包……一件件承载着关怀的礼物,上演着温暖冬日的“爱心接力”。“礼包里都是我们女骑手在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将关心送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收到市妇联为女性新就业群体专门发放的保暖御寒暖心包,网约配送员郑女士高兴地说。
南京市聚焦惠民利民“送服务”,组织开展“千会兴宁”社区公益行、“光华赶大集”公益市集等便民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业技能服务。持续推动家门口的就业阵地建设,加强“技能夜校”等基层就业服务技能培训。“赶大集志愿服务活动为我们创造了服务群众的条件。我们发挥社区医院优势,组织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现场接诊,赶在春节前为大家送上‘健康福’。”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薛小冬说。
南京市还抓住从春节到“春耕”的黄金时段,组织全市行业协会商会与栖霞区等6个涉农板块深化结对共建,开展新一轮帮扶共建行动,将助推范围由经济薄弱村向全域乡村扩展。在热门景区、文博场馆等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讲解翻译等志愿服务及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助力春节假日旅游。积极开展春运“暖冬”行动,组织动员志愿者分赴交通关键位置,围绕引导咨询、票务协助、安全宣传等为返乡群众和来宁旅客提供精准化、便利化、专业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为抓实关爱凝聚行动,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还梳理出涉及市级机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两新”组织以及相关板块的30个市级项目,旨在通过强化项目牵引,引导新兴领域、社会工作者等群体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把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转化为务实有效举措,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多方共治格局,温暖身处‘博爱南京’的每一颗心。”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李梦丹)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