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

孟子文化的古为今用

山东省邹城市是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民为贵”“民事不可缓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观点。这些思想主张对新时代基层治理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近年来,邹城市深入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坚持“以民为本”

“赵大妈,上次帮您修的灯没问题吧,有啥事您直接找我就行。”每天早上,凫山街道海悦社区党委书记潘辉都会在社区走一走,与居民唠唠家常。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潘辉一方面带头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基层治理。

邹城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健全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重点加强网格(小区)党支部建设,按照每个网格服务200户或600人的标准,将48个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737个网格,设立310个网格(小区)党支部、834个党小组、2036名党员中心户。

邹城市坚持“以民为本”,建立党建引领多网融合工作机制,成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专班,整合各部门涉及公共服务的事项,推动教育、医疗、供电、供热等27个企业单位统一纳入综合服务管理网格,形成“组团式服务”,印制统一的网格化管理公示牌,公示网格服务人员信息,做到多网合一、一网统筹。

突出“民事不缓”

“咱们小区乱停车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车就停在路中间,行人都过不去,物业和社区帮忙解决一下。”在钢山街道红星社区民情议事厅,社区工作者和物业服务企业认真收集居民意见。

邹城市秉承“民事不缓”的理念,聚焦物业冲突、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治理难题,创新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议事协商区域空间,建立百姓议事台、和事堂、“和为贵”调解室等议事协商阵地,构建“居民说事、网格议事、群众评事”模式,真正做到民意全收集、诉求全掌握、服务全方位。

走进香城镇北齐庄村,整洁的街巷,优美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民事不可缓也”的标语牌十分醒目。“以前村里的垃圾都不及时清理,夏天气味非常刺鼻,现在有了物业服务企业,垃圾有人管了,道路也整洁了,我们村民的心情也好了。”北齐庄村党支部书记齐士湖说道。

邹城市把城市物业服务企业引入乡村治理,推行“物业进乡村”,组织成立乡村物业服务队160支,以维修维护、实用培训、跑腿代办等基础服务为切口,帮助村民解决“关键小事”,小事2小时内完成,费时事2天内解决,复杂事7天内有回应。至今已累计开展上门服务8.2万人次。

聚焦“守望相助”

“放松,吸气,双手从后向上,在头顶上方合十……”千泉街道文博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瑜伽室内,老师正在教授居民练习瑜伽。

邹城市聚焦“守望相助”,突出“资源整合在社区、功能服务进小区”,加大对社区闲置资源的集约利用,鼓励社区结合实际打造公益课堂、托管中心、幸福食堂等,拓展居民活动空间、搭建交流互融平台、激活小区共治力量。大力实施“社区志愿服务伙伴”计划,引导邹城市圆梦微公益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将爱心义剪、健康体检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造“泉小哥”“管得宽”“一家人”等一批社区服务品牌,孵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30个。

在千泉街道城南商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经常有商户来这里办理相关业务。“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有政务服务、减税赋税等6个‘泉帮办’服务座席,企业商户不出商务社区,就可以办理所需的业务。”城南商务社区党委书记陈阳介绍道。

邹城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商务社区党委+涉及部门”的“1+N”“泉帮办”服务团队,推出惠企服务46项,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法律咨询、金融服务、就业招聘、文化联谊、困难救助等“六进商圈”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通讯员 冯浚薪 高秀亮)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