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感: 

孝感“孝”意浓

湖北省孝感市,以孝命名、以孝传名、以孝闻名。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孝感独占其三。近年来,孝感市充分挖掘孝文化的传统价值、时代价值、教育价值,聚焦弘扬传统、继承创新、推动治理,从研究孝意、评选孝子、讲好孝事、践行孝举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以孝守正、以德立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和基层治理水平。

“孝子评选”绽放孝德之花

2025年1月12日,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院里暖流涌动,孝感市第十三届“十大孝子”、第十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发布活动隆重举行,“侍老护幼”的村民许莉平、持“国之大者”的最美军嫂杨志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白衣天使刘惠林……他们用实际行动抒写孝爱故事,用朴实坚守演绎大爱无疆。

基层治理离不开富有特质的人文精神。孝感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设立孝文化陈列馆20余处,保护董永故里碑、董公墓、黄香墓等孝迹遗址10余处,以孝文化命名街、路、区、景300余处,打造孝文化亮丽风景线。1996年,孝感市首开先河,评选“当代孝子”;2005年,开展首届“十大孝亲敬老小天使”评选。20多年来,孝感评选出的200多名新时代孝子形成璀璨的“孝感道德群星”,组建“孝行天下”百姓宣讲团,讲述看得见、摸得着的孝子事迹,让先进典型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深入人心。

“孝德服务”凝聚社会力量

“这几天正想吃饺子你们就来了,我们年纪大了就喜欢这样热热闹闹地有人陪!”去年重阳节来临前,云梦县义工联合会到道桥镇前进村幸福苑开展敬老服务活动。夕阳下,大家边包饺子,边拉家常,其乐融融。

以孝敬老人等服务为抓手,孝感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孝感市以“强基”“育苗”“暖新”等7大行动为抓手,积极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推动5万多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孵化培育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区服务、社区治理,依托社工站、零工驿站,广泛建立“爱心超市”“爱心银行”,开展走访慰问、义诊讲座、公益集市等服务活动,不断扩大“孝德志愿服务圈”。

临近中午,孝昌县王店镇新岗村的“孝厨”幸福食堂热闹起来,老人们陆续前来就餐。新岗村地处丘岗,留守老人较多,不少老人吃饭冷一顿、热一顿。为此,村“两委”采取“乡贤捐一点、自己筹一点、上级补一点”的方式,将村内废弃小学改造成“孝厨”幸福食堂,为村里老人每日提供中、晚餐。

为老服务,民生所系。孝感市将“孝厨”幸福食堂建设列入2024年15件重点民生实事,在全市新建幸福食堂305个,新增餐位1万余个,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市、县两级中心城区社区全覆盖和人口规模3000人以上的村全覆盖。

“孝亲公约”推动移风易俗

“对老人,常感恩,生厚养,尽孝心;婚嫁娶,别跟风,高彩礼,伤感情;红白事,简操行,大操办,易返贫;政策好,记党恩,齐奋进……”走进大悟县刘集镇兰冲村,村规民约醒目地张贴在村口宣传栏,教育引导广大村民时刻不忘孝亲敬老、崇德向善。

聚焦社会上一些长幼不睦、子女不孝、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歪风陋习,孝感市将相关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全市广泛开展以“给父母做一次体检、带父母看一场电影(戏曲)、给父母添置一套新衣、给父母做一次饭、每月给父母一次零花钱、关爱一个留守儿童、结一个空巢老人帮扶对子”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孝亲实践活动,以及“孝风良俗进万家”大讨论、“家庭敬老”学比评、“讲孝行孝”红黑榜,组建“孝亲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大力弘扬“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德理念,传递社会正能量,培树社会新风尚。

(本报通讯员 肖飞 石焦)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