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支柱产业 糖业发展节节增高(新春走基层)

当下正值甘蔗收获的好时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一派丰收景象。素有“桂中糖都”美称的来宾市,糖产量分别占全区、全国糖产量的六分之一和十分之一,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重要阵地。

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市考察时指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不断提质、降本、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宾市牢记嘱托,坚持党建引领,以夯实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成立市糖业发展行业党委,加强党对糖业行业的全面领导。以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蔗”里先锋党员为抓手,把支部建在蔗糖全产业链上,实现建组织、强服务、促发展目标。

走进武宣县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一边是甘蔗收割机与转运车协同作业,一边是“蔗海翻腾、绿美如画”。“我原来种植的甘蔗亩产5吨,今年在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推荐下,用上了本地甘蔗种苗,再加上党支部组织的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现在亩产能达到7、8吨,每亩甘蔗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一年就能多挣4万多元。”正在察看35亩甘蔗地机收作业的蔗农卓海春说。

“我们引导蔗农使用本地培育的新品种,对蔗农开展全方位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去年合作社的试验田亩产超过12吨。今年我们将通过合作社的‘蔗’里先锋工作队员,把技术全面推广到蔗农中,力争亩产能再上新台阶。”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武启惠介绍。

来宾市着力将服务力量凝聚在产业链上,选派“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全覆盖指导产业链上的18家企业党组织,以企业党组织为抓手,组建了“蔗”里先锋服务队。先锋队队员常年活跃在“第一车间”(糖料蔗种植基地)、制糖、造纸等蔗糖全产业链上。此外,依托市糖业发展行业党委、产业链党支部、种植合作社、村民理事会,来宾市在产业一线全面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富民模式,推选能力强、思路活、有威信的党员担任各组织领头人。

2024年,重点龙头企业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甘蔗行业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号召“蔗”里先锋党员奔赴在甘蔗种植、养护第一线,助推“第一车间”扩面积、提产量、增糖分。

记者来到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增加了液压自动翻板卸蔗等自动化系统,同时对制炼车间甲糖煮糖自动系统以及中和快速沉降器等进行了升级。据了解,来宾市目前已有8家糖厂引进应用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控制系统,实现了可视化、精细化、标准化生产流程控制,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我们的产业工人平均年龄较高,学历水平不高,之前想引入新的生产线一度受限。当时车间党支部书记找到我让我放下顾虑,果然,在‘蔗’里先锋服务队的集中攻坚下,全厂工人仅用了半个多月,就熟悉了全套新系统,日榨能力从原来的几千吨提高到现在的1.2万吨,每天可生产白砂糖1600吨。”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罗斌兴奋地告诉记者。

除了提高蔗糖产量,来宾市还致力于产业链的延伸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园区党工委、园区企业综合党委的努力下,引进17家自然降解环保餐具、包装纸等生产企业,建成全国利用蔗渣生产环保餐具最大基地,蔗渣循环利用率达100%。引进全球酵母生产行业龙头企业,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高活性酵母及其抽提物,糖蜜循环利用率达100%。

“来宾市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提升糖业领域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糖企党组织党员紧扣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进行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打造蔗渣、糖蜜、滤泥、蔗叶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来宾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赵夫振表示。

(本报记者 于佳)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