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分布广、数量多,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成为基层治理面临的新问题。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聚焦新就业群体友好单元建设,深入实施组织友好凝新、能力友好育新、环境友好贴新、服务友好暖新、治理友好融新五大行动,深耕“向新力”友好品牌,不断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加强组织覆盖,织密党建工作体系
在中国日用品商城,一场助农直播正在进行,来自路桥中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的快递员王秀梅变身主播,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着路桥的农产品。作为一名党员,她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带动快递员参与“红色速递”品牌创建,并参与“跨界”直播,为路桥特色产品带货。
新就业群体聚集在哪里,党建工作就推进到哪里。路桥区定期对全区各大快递物流网点、外卖配送站点、网约车运营公司以及网络直播企业等新业态企业进行排摸登记,建立健全条块结合、上下协同的党建工作体系,构建“‘两新’工委归口+属地党委指导+行业党委监督”三方联动的管理模式,严密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建设链条。结合新就业群体行业特点、群体特征,采用单独组建、行业联建、区域共建、社区统建等灵活方式,新建实体党组织10个,纳管流动党员34名。
同时,路桥区还从党性强、党建经验丰富、沟通协调能力好的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一批业务骨干作为党建指导员,定期深入互联网平台企业、网点站点,做好相关信息排摸,与新就业群体党员谈心谈话,了解所急所需,把教育管理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完善服务体系,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
下午1点,送餐高峰暂时告一段落,网约配送员张一帆骑车来到路桥街道妙智街友好街区老省心综合体内的“小哥食堂”,点了一荤一素一汤的套餐,配上一大碗米饭,只花了7元。
“我们推出‘爱新餐’,采用联建单位赞助补贴的方式,在原价基础上每份减免4元。”路桥街道组织委员林辉介绍,为了让大家吃上一口热乎饭,食堂专门将营业时间由中午12点延长至下午1点。路桥区对接社区养老食堂、餐饮连锁企业等资源,已打造了19个“小哥食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专属优惠、专属套餐。
对准需求、精准服务,路桥区梳理总结新就业群体在工作中遇到的进门难、停车难、吃饭难、充电难等十大难题,并以全区新就业群体友好单元建设座谈会的形式,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探讨认领新就业群体的难点痛点问题,精准破难。目前已形成《路桥区十大暖“新”实事》,并出台友好单元建设指引,共有16个部门参与服务。
不仅是满足“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等基础需求,路桥区还依托台州开放大学成立“小哥学院”,构建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打造新就业群体“学历提升、素养赋能、技能竞赛、职业认定”全链式成长体系,去年已有4名新就业群体实现学历提升;链接15位公益律师,开通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热线,免费提供劳资纠纷、矛盾调解等法律服务;推动工会经费向新就业群体倾斜,已为288名新就业群体购买职工互助保障险。
在路桥区,友好街道、友好社区、友好街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友好园区、友好市场,各类友好触手可及。
参与基层治理,社区增加共治力量
参与矛盾调解、反映“小哥”需求……住在路北街道洋洪社区的余进从事外卖行业多年,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在社区的指导下,余进发掘“小哥”先锋力量,成立“洪新闪闪”小哥志愿服务队,通过网格小事“随手助”、安全隐患“随手拍”、政策宣传“随手派”、买药送菜“随手带”等方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我们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圆桌议事’‘楼道议事’,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与新就业群体三方定期沟通、协同合作的机制,打破信息壁垒,为社区治理注入‘新力量’。”路桥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3000多名新就业群体就近到社区报到并编入网格。
依托友好社区,路桥区开展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积分激励活动,通过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文化娱乐服务等方式,激发新就业群体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本报通讯员 王恩兴 蒋涛)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