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减负与增能并举,打出数智赋能、共富聚能、典范提能“组合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智赋能 跑出基层减负加速度
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开发推广“根数据库”和“一表通”应用平台,提升基层治理精准度和效率。
强力破除数据壁垒。构建四级共建共享的全口径数据库,横向打破部门之间数据壁垒,纵向打通上下级数据孤岛。截至目前,全市已整合汇聚9部门,24类、3000多万条常用数据,初步实现了互联互通、共用共享。
精准对接服务需求。开发“根数据库”报表可视化平台,通过“短信通”小程序指导基层精准开展惠民工作,有效重塑基层治理机制。各类证明事项一次采集、在线出具、多方共认,大幅缩减居民高频事项办理时限,高龄津贴、残疾人补助认证、失业保险等事项办理实现“零次跑”,各类民生补贴审核发放周期由72小时缩短为3小时以内。
全面优化报表填报。通过一个端口采集、一个系统管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格式规范、统一字段标签,规范数据内容,实现街道、部门按需查询,高频数据一键提取,报表自动生成,基层工作者填表报数负担减少50%以上。
共富聚能 构筑基层治理全场景
探索推行“党建引领、共富共享”模式,以苏木乡镇(街道)为单元,一盘棋打造产业、生态、文化、服务、治理、创业六大场景,使其成为引领群众、普惠群众、凝聚群众的有效载体。
以共富凝聚共识。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市级共富共享地方标准——《共富共享乡镇建设指南》,以乌审旗嘎鲁图镇等14个乡镇为试点,激励引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发挥引领作用,按照“强二哺一带三、全民利益联结”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推行农业“统种”、牧业“统养”、工业“统产”的“三统”共富模式,通过跨域“牵手”、跨行“联姻”、跨界“抱团”等方式,建立产业联盟,做大共富蛋糕,打造群众共富“钱袋子”。
以共享激发活力。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多元互动的民生服务圈、便民生活圈,全力打造共享餐厅、共享球场、共享超市、共享杂货铺、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优化升级公共服务,改进“一站式”综合窗口便民服务,让各族群众更加便利地享受舒适生活、优质服务、品质体验。
以共治促进和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一网统管”治理模式,构建“领导与社区挂钩”“部门与网格挂钩”工作模式,促进群众诉求全链条闭环式管理。扎实推动信访代办,制定“四访代办”工作法,全面推广“三分吸附法”,搭建制度化议事协商平台,建立健全“一村一法律顾问”等制度,助推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治理效能再提升,涌现出了“乡安五事”“三调六理”等一批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典范引领 打造社区建设新样本
围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对标全国一流社区,率先在全区开展党建引领典范社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社区。截至目前,首批9个典范社区已通过创建验收,市级按每个社区不低于300万元的标准给予经费支持。
拓展服务空间。按照“十有五达标三完善”标准,围绕基层治理、邻里文化、公共服务、“五社联动”、物业服务、便民商业、公共空间、市政配套、建筑环境、绿色低碳等十大场景,推进5分钟、15分钟公共服务圈建设,实现全时、全龄、全链、全域的“四全”服务。
优化治理机制。构建“一核一体、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机制,强化党建核心引领作用,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慈善资源、“两企三新”、志愿者、社区居民骨干等各类资源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治理力度、温度、精度,真正将社区建成社会治理共同体。
打造特色场景。将十大场景分解为31个二级场景和104个基础指标,另外设置52个引导性指标,鼓励各地在满足共性要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优势的指标进行创新实践,形成了一批紧贴群众需求的特色场景。
鄂尔多斯市将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为建设“暖城”善治鄂尔多斯贡献力量。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