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停车难何解?

晚上下班回家找不到停车位,早上出门挪个车得费半天劲……小区停车位紧张,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位更紧张,邻里之间时常为了一个停车位闹得脸红脖子粗,小区停车难也成为困扰居民现实生活难题。如何破解难题、如何规划好小小的停车位,背后考验的其实是基层治理能力。

本期“大家说”栏目围绕“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这一主题,本刊记者邀请社区党委书记和社会工作部门干部,共同建言献策。

天津市河东区常州道街道靖泰里社区党委书记刘媛:缓解停车难问题,社区要做好前期调研,摸清小区实际情况。例如,综合考量小区的空间布局、车辆流量、居民出行习惯等,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好进行治理。

靖泰里社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2022年开始旧楼改造,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召开居民议事协商会,征询多方建议。

首先,筹划争取最大容积率。此前,社区仅有261个停车位,但有500余辆车,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社区对内部闲置用地清查规划,在荒废空地及边角地带合理施划,新增 237 个停车位,车位总数498个,缓解了停车压力。

其次,合理规划科学管理。社区党委和物业服务企业、党员代表通过多方比较,选择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停车位施划工作,严格遵循规定标准,并安装电动起落杆与车牌识别系统,实现一车一杆顺畅进出。

再次,加强车辆管理。加大文明停车宣传,严禁一车占多位、长时间占用公共停车位等行为。首次违规给予警告并记录,多次不改者列入黑名单,限制停车一周。

在停车收费方面,考虑居民负担,目前暂不收费。但鉴于后续维护管理成本及运营变化,后期将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征求意见以商讨是否收费。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向阳街道向阳街社区党委书记矫晶: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主要从“内部挖掘”和“外部增建”两方面进行解题。向阳街社区是一个开放型老旧小区,南门外片区紧邻万达繁华区域,常有外来车辆在此停车,严重占用居民的公共车位。

2024年,我们了解到“美好社区”改造中可以安装自动停车杆系统,实现进出车辆智能管理,可有效防止外来车辆随意停车。社区与“美好社区”改造施工方、向阳街道及住建局旧改办、停车办、电业局、交警等部门对接沟通协调,得到明确答复:该区域属于小区内部道路,在此区域安装道闸不影响主干道通行,符合相关规定。

为了摸清底数,我们发动社区热心居民统计南门外片区居民和现有车辆、车位信息。2024年7月,智能停车道闸系统安装调试完毕,成功投入使用。停车杆建成后,提高了停车周转率,现有停车位110个、可停车区域50个,可容纳160多辆车。

社区选举7名居民代表作为停车管理委员会成员。车委会成立后,所有事项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表决通过,居民按约定执行。社区还指导车委会探讨落杆后的管理公约、车位分配及停车费用等。

社区通过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组织共建等多种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各方资源有效整合,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全面覆盖。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石鸽社区党委书记申屠林法:石鸽社区新南湖绿苑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因外来人口多、车流量较大引发小区停车管理难。

社区多次召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举行议事协商会,讨论车辆乱停乱占、交通拥堵问题。对停车位数量进行全面排摸,共有停车位1420个,包括128个为地面公共车位,1292个为地下车位(其中59个地下车位为公共车位)。

社区同步召集楼长会议,征求居民关于停车的建议,共收集建议30余条。前期摸排清楚后,社区再次召集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业主代表等进行协商。大家表示实行停车收费可减少外来车辆驶入,但具体如何制定收费标准,在会上暂时定不下来。社区对接街道三方办,多次开会讨论停车收费方案,参考周边小区停车收费方案制定新南湖绿苑小区停车管理方案初稿。同时,让住户了解小区停车收费方案,最终小区四分之三居民通过《新南湖绿苑机动车管理制度》, 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由物业做好车辆管理工作。

刚开始实行停车收费时,外来租户不愿配合。经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引导、业委会沟通协调、社区协助配合,通过发放停车收费亲情券、空余车位月租等方式,共同落实停车收费方案。现在,小区内道路畅通了,停车有序了,环境也提升了,居民纷纷点赞。

天津市河东区委社会工作部张自革:小区停车难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而生的普遍性问题。如何破解小区停车难,各地进行了实践探索,天津市河东区也不例外。

治理小区停车难的一大关键在于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河东区所辖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因地施策,通过增加车位容积率、科学管理车位,满足居民基本有车位的需求。在解决小区停车难的过程中,河东区集聚志愿服务力量,例如组建志愿服务队,巡查解决无序停车问题。

积极争取外部支持是解决小区停车难的一个突破口。河东区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指导街道社区发挥“大工委”“大党委”作用,推动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通过调动社会资源,链接辖区共建单位停车场资源,推动居民与共建单位达成诚信协议,开启“朝暮”停车计划,将单位内部停车场在夜间免费提供给居民使用,以社会资源的补位优化社区资源的配置,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提供了示范场景。

(本刊记者 李红)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