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自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开局起步重点任务,坚决扛起社会工作职责使命,立足工作实际,精心谋划推进,积极担当作为,努力推动山丹县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红色堡垒”强基,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世博丽景小区南侧3000余平方米的空地,曾垃圾遍地、乱象丛生,是世博社区治理的一道难题。世博社区党委启动“4+X五方共议”(即把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网格长、居民代表作为4个议事协商固定群体,联合多个非固定群体共同议事协商)机制,由县级包抓领导积极组织协调,召集县委社会工作部、南关村、交警大队、城市管理局、县房产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在规整场地及规划建设便民停车场等方面形成合力。多方齐心协力,昔日的垃圾场华丽变身为拥有100多个车位的停车场,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题。
这一转变,不仅是一个区域的旧貌换新颜,更是山丹县以党建为引领,汇聚各方力量攻克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持续健全统筹协调机制,理顺行政服务类事项运行机制,深化党建引领城市治理“20字机制”和乡村治理“24字工作法”,构建12个“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组织158个单位、2700多名党员下沉社区开展“六联六式”服务。整合治理力量,持续深化“4+X五方共议”机制,打造“五在社区”“四点半课堂”“早看窗帘晚看灯”等暖心服务品牌。设立基层治理“全科网格”113个,开展议事协商活动150余场,解决“关键小事”860余件。
基层治理要综合施治,既要“忙起来”,又要“闲下来”。“忙”是让基层群众有事干、有钱赚,“闲”是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增能助力。山丹县聚焦基层体制不顺、权责不清、力量不足等问题,深入开展“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摘牌、净墙、明事项”行动,为基层减负、为干部赋能。
“红色引擎”添力,释放新兴领域“新活力”
“送单空隙,不仅有了落脚休息的地方,还能饮水充电,给我们提供了很大方便。”在清泉镇北街社区的“爱心驿站”,3名快递员趁着休息时间,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喝水休息。
山丹县有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1500余名,为有效满足新就业群体工作中饮水、充电、如厕等现实需求,2024年以来,山丹县从“暖”上做文章,不断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结合城市发展实际,打造了一批便民利民的“暖心驿站”,通过建强阵地、优化服务、共治共享等,引导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生活。
山丹县建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行业党委—主管部门”诉求表达直通机制,形成“诉求收集—分析—研判—解决—反馈”闭环管理机制,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社保办理、子女就学等急难愁盼问题。同时,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工青妇、交通、住建等单位,引导全县12个社区定期在“爱心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丹县积极探索、精准施策,采取区域共建、行业联建等形式,成立行业党委4个,全面构建起“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党委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协调配合,社区党组织具体管理的党建工作格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暖“新”成绩单:新组建5个党支部,覆盖10个企业,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9.25%、93.33%和75%;新选派48名乡镇、机关干部到49家“两企三新”党组织担任专职副书记,11名业务主管单位干部到19家行业协会商会担任党建指导员,进行“点对点”指导党建工作;举办“全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干部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指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党务干部113人;整合“美团”“饿了么”两家平台企业,成立平台企业联合党支部,搭建学习、议事、交流平台,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团阵地资源,打造31个高标准“红色驿站”“小哥加油站”等暖心驿站,引导新就业群体中的党员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投入资金50万元,为约1000名新兴领域劳动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通过党组织的引导、服务,让“治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引导新就业群体努力争当问题排查前哨兵、志愿服务排头兵。
“红色力量”聚能,奏响服务群众“幸福曲”
“‘三无’小区裕清苑小区内缺少雨水排水系统,能否申请改造”“金龙小区存在用水高峰期供水不正常的情况,社区能不能对接自来水公司更换自来水管道”……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睦邻中心、邻里小院里、线上网格的微信群中,一场场居民议事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居民群众对社会治理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 。
山丹县结合城市更新和物业管理专项整治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加强社区和物业的党建联建,成立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9个、业委会143个,规范议事协调机制,推动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合力共治。山丹县依托“红色物业”阵地,主动延伸社区服务触角,缩短服务半径,创新打造北街、县府街等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3个,建成和兴园、新城名苑等开放式小区睦邻中心5个,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提供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纠纷调处、惠老送餐等特色服务,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以“红色物业”小切口解决社区治理难题。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志愿服务在山丹县蔚然成风。截至目前,山丹县依托县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县志愿服务总队,用好中国志愿服务网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不断壮大11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服务队伍492支、志愿者2.8万余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0余场,服务时长超116万小时,孵化了“焉支先锋行”“送医送药送健康”“普法星期五”“爱心妈妈关爱困境儿童”等志愿服务品牌,其中,“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200余人次,“蒲公英绽放·一元微公益”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发放捐助资金200余万元。
社会工作必须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山丹县坚持源头治理,持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扎实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统筹用好线上线下征集平台,畅通和拓展汇集社情民意的渠道,推动更多科学合理的百姓“金点子”落地落实。新征程上,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将按照中央、省委社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深耕细作新兴领域党建“责任田”,全力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基层政权建设“压舱石”,用心架起凝聚服务群众“连心桥”,奋力谱写山丹县社会工作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为甘肃省山丹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