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跟着民声走,实事办到心坎上(新闻特写)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库尔勒市团结街道,有一个共识深入人心,“民生”紧随“民声”。街道坚持积极探索“未诉先办”服务模式,精心打造了“主动收集、群力化解、反思预防”的一站式矛盾调处化解全链条,及时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家暖气不太热”“总有人在车库扔垃圾”“我家邻居最近吵架有点凶”……为更广泛地征集多方意见和建议,街道扎实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理念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

为了解居民所思所想,街道主动作为,制定科级干部包社区、机关干部进网格、社区工作者进家门等多层次、多渠道的矛盾发现机制,梳理分析居民高频诉求,从被动“收件”转变为主动“收集”。

在金梦社区的“人大代表接待日”上,市人大代表胡民热情接待居民,了解该居民的夫妻矛盾问题后,走进其家中,当起调解矛盾的“和事佬”;龙湖社区党委书记敲开居民买先生的家门,针对噪声问题给出解答;梨花社区热闹非凡的“邻里节”也是居民倾诉的好去处,网格员们走到群众身边,边唠嗑,边欣赏节目,边吃美食,将居民意见记录在册。

群众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街道以不同形式收集社区民声,搭建起理解与信任的桥梁,让居民的心声有了倾听与回应。

俯身察民情,用心知民意。团结街道“二力+N”正是调解矛盾的良药秘方。

“一力”是深入一线强执行,主要负责人带头示范,党员齐上冲锋,到矛盾发生的现场实地了解情况;“二力”是兼听两方提效能,保持中立,尊重矛盾双方的意见和诉求;“N”是充分统筹资源,发挥共建联建质效,邀请社区知名人士、法律专家等参与调解工作,并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居民群众等共同化解矛盾。

在街道党工委的牵头下,涌现出不少好的矛盾化解机制。龙湖社区的“党员双报到”服务团队、阳光社区的“葡萄树下议事厅”、绿园社区的“兵地共建”点单派单治理、团结路派出所的“心连心调解室”……都在实践中展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生命力。

此外,团结街道设立6处社区调解室、15处“网格会客厅”,选优配强19名楼栋党小组组长和145个党员中心户加入调解阵地,在“接诉即办”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未诉先办”的新途径。

龙湖社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居民用水取暖、物业服务、欠薪讨薪等季节性周期性问题“未病先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前瞻治理,“抢答”群众诉求;绿园社区以“微光驿站”为载体,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休息、医疗服务等保障,增进新市民、新就业群体城市融入感,让居民之间更加融洽;梨花社区“红色物业”,通过互看互学查漏补缺,紧盯问题和矛盾点一追到底,提升服务透明度,有效降低居民投诉率,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和完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防范在先、发现一件、解决一类,努力将‘未诉先办’的理念植根于基层治理的每个环节,为居民精心构建一张紧密相连、温馨如家的幸福保障网。”团结街道党工委书记信冲说。

(本报通讯员 甄婉露)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