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因矿得名、因矿而兴,是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全国制造业集聚区,有“一古一新”两个特点:一是矿冶采掘年代可追溯至4000年前,二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丰硕。近年来,湖北省黄石市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新港园区等重点产业园区为重点,着力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龙头示范、全链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工作新路子,以高质量党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两个覆盖” 筑牢产业发展党建根基
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是黄石重点产业园区之一,湖北省第二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施集中赋能计划,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质效。
深化“党建+项目”双员制。选派项目服务专员兼任在建项目党建指导员,坚持服务和指导并重,推进党建工作触角向工地向一线前移,保持有形覆盖增量。
抓实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择优选派178名党建指导员,推进党的理论进企业、党的建设进章程、党的骨干进高管、党的工作进班组、党建成效进考核“党建五进”活动,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标准化建设。
激励党员发挥作用。指导链上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三岗联创”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党员三亮”活动,每年评选35名党员先锋。持续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充分发挥链上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实现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建立平台机制 提升园区产业链党建质效
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坚持从硬件和软件同步发力,依托服务站阵地搭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协调,不断提升产业链党建质效。
搭建四大平台。搭建红色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平台,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和企业政策法规宣讲。搭建强链兴链、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举办企业供需关系对接沙龙,促成全区26家企业实现供需合作和就近配套。搭建园区发展、企业品牌展示平台,为产业链关联企业提供展示空间。搭建政企对接、惠企助商服务平台,做优助企“红小二”服务,先后开展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对接会、企业保电稳供“周末沙龙”、电子信息企业安全诊断评估等活动30余场。
建立三项机制。建立联席机制,由产业链党委书记牵头,组织产业链党委、链上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协会共同参与联席会议,实现党建联建与服务面对面。推行链享机制,推行“三张清单”服务机制,收集企业“需求清单”,并入“服务清单”,形成“项目化清单”并进行效果评议,解决涉企问题268个。创新链创机制,实施党工委·区委“两新”工委、产业链党委、链上企业党组织联动联创,通过“三个一批示范创建”、培育党建工作案例,有效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通过全覆盖组建产业链党委,开发区·铁山区将隶属不同所有制的龙头企业、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会、研发机构等链上党组织“串联”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实现了党建强助推发展强。
聚力多式联运 不断提升党建赋能开放水平
新港园区地处黄石东部,长江南岸,拥有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既是黄石打造增长极的重要一极,也是武汉都市圈东向开放的桥头堡。作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开放园区,新港园区主动融入全省“双枢纽”发展规划,以高质量党建打造多式联运党建联盟服务阵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引领。立足链上企业多元特性,精准遴选水、铁、公、空、廊多式联运各领域6家龙头企业与主管单位党组织骨干11人充实综合党委班子,激活产业链党建“神经中枢”。选派2名县级班子成员分别担任综合党委第一书记、第一副书记,园区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兼任专职副书记,选派人员每季度深入企业指导开展党建活动,组织政企开展交流活动。
抓实工作载体。选派11名党建专员深度嵌入企业运营,在项目策划中融入党建引领理念,在施工难题上发挥党员攻坚作用,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以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行动为载体,组建6支党员突击队、先锋队、志愿服务队,推动党员在遵规守纪、安全生产、推动发展、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结合周末跑工地、项目提速问题面对面等活动,每季度对多式联运产业链链上企业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进行研究,协调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认领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多式联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党委服务站,集中展示产业党建成果、企业红色文化案例,推动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成功推动辖区内2家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实现降本增效约15%。强化交流合作,推动链上企业党组织与园区多部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园区公安分局通过开展“警企党建联盟”活动,与11家链上企业结对共建,有效提升园区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湖北省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铁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新港园区党群工作部〈组织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