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陈亚军

当今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之中。快速变化和差异化对基层社会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和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如何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任。

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科学的工作理念。在一个快速分化、分散化的社会基础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重在“共建共治共享”。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社会形态随之发生变迁。原有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权威、社会规则等被打破,社会进入到一个开放变动的状态。社会主体之间的多元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基于此,通过相应的目标和活动,将具有独立性和个体性的人们联合起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就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和思路。这一理念的关键在于构建一种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联结关系,这一联结关系可以凝聚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和资源,通过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简言之,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理念。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基本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秉持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统一,统筹谋划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思路。近年来,湖北省在基层治理体制创新方面做了大量探索。这些探索以社会治理复杂需求与传统政府治理方式之间的张力为问题导向;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为目标导向;以人民群众满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结果导向。坚持问题、目标和结果的统一,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系统谋划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思路。一方面,深入推进党在基层的领导体制,最大程度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优势和组织凝聚优势,最大限度凝聚基层工作合力;另一方面,优化体制机制,通过社会组织的横向联合,统筹市场、社会多方资源,通过推动政府服务平台和资源优化,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二是坚持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统一,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工程。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此作为基本的认识依据。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凝聚群众、组织群众,以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为基本的方法依据。在一个高度分化和差异化的社会基础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还需要创新治理机制,凝聚政府、社会和群众多方力量和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三是坚持理念和方法的统一,统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如何认识基层治理地位、回应日益多样的社会需求,是关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和方法,其关键在于有效激发多方主体合作共治的能力和活力。一方面,要站在国家治理高度把握基层治理的基础地位,坚持党建引领和统筹联动,系统整合配置社会治理资源;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人民群众参与治理的动力和活力,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夯实国家治理根基。

四是坚持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提升治理能力。湖北省各县市的基层治理创新,重点之一在于凝聚工作力量、统筹治理资源和平台,将最有效的治理力量和资源拓展到最有利于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基层,构建更有利于实践共建共治共享基本理念的治理体系,以赋予基层治理主体更强的行动能力和更大的行动空间。一方面,提升党和政府有效回应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需要的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统筹资源和力量,提升人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