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乘除”法 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马久麟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关乎民生福祉、干部作风,关乎抓落实的成效和水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立足工作实际,巧用“加减乘除”法,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不断激发基层干事创业活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加”权赋能 蓄力添劲

优化街镇设置。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五办四中心”“四办三中心”内设机构设置,取消招商引资、经济统计等职能,赋予乡镇(街道)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征得同意权、重大项目建议权等5项权力,将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行政审批处罚职权下放乡镇(街道),下放人员编制629名,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

配强人员力量。推动跨乡镇(街道)、跨县域统筹调剂编制资源,将精简的53个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下沉一线。针对社区工作力量不足问题,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659名,社区工作者达到1351名。向377个村(社区)选派驻村干部901人,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21名,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强化激励保障。落实“工作人员―成员―副职―正职”四岗二十四级岗位等级序列,社区工作者平均报酬达到5600多元。累计为1172名取得资格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放奖补资金200.6万元。强化“实战实训”,全覆盖培训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106名,基层干部干劲更足。

核“减”负担 “轻装上阵”

“清单制”管理明职责。在5个乡镇开展权责清单试点工作,编制形成基本权责清单、配合权责清单,收回上级部门的权责事项,理顺了县乡权责关系。

集中化整治减负担。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减负,取消招商引资、经济统计等职能及相应考核指标,清理借调干部64名,深入开展城乡社区组织挂牌、工作机制、工作事务、证明事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考核评价机制“六必查”活动,清理不规范挂牌5374块、上墙制度7828个,取消不合理证明896项,乡镇(街道)、村(社区)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中。

一体化推进提效能。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将各类信息数据纳入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基础共性数据一次性采集、部门个性信息提取生成。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网络工作群2000多个,全面纠治多头重复填报、打卡留痕等问题。

“乘”势而为 群策群力

“吹哨报到”聚合力。深化社区联合党委区域化党建机制,980余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93个社区签订“一书三单”(共驻共建协议书、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1.28万名在职党员每季度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开展“四个一”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圆梦微心愿”“上门送温暖”等活动,办成“聚集百姓百件事”300余件。

优化资源添动能。足额保障街道、社区运行经费,落实社区运转经费,落实为民服务资金和党建工作经费。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市县两级安排政府购买服务资金1382万元,推动各服务主体积极承接。

聚势聚能激活力。聚力推进网格精细化治理,93个社区划分网格940个。建立包抓机制,90名县处级领导包抓社区,145名乡镇(街道)干部包联网格(小区),推动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深化“五社联动”,120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34.14万名志愿者、320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精准对接居民服务需求,有序参与基层治理。

“除”旧布新 守正创新

“红色物业”破解治理难题。深化“红色物业”建设行动,积极探索市场化、兜底式、自管型“三型”物业服务模式,推行业主委员会成员进入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试点工作,实现全市524个小区市场化管理、143个小区业主自治、221个小区社区兜底管理,物业服务管理覆盖率100%。

新就业群体参与注入新活力。通过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派驻帮建等方式组建新业态党组织23个,覆盖企业43家,实现应建尽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红色暖“新”服务驿站190个,推动形成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多个网格服务驿站“1+N”党群服务矩阵,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提升治理效能。

未来社区构建治理新场景。以利通区金星镇阳光骄子社区为试点,聚力打造未来邻里、服务、健康、治理、教育、建筑、交通、低碳、创业九大场景,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社会公众、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现代化社区,让群众生活更美好,基层更和谐稳定。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