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锋:扎根乡土 以实干助力乡村蝶变

46岁的王锋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东富村的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在党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工作中,树牢“见困难就上、绝不退缩”工作理念,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从“厕所革命”开始

过去的厕所是“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如今的厕所升级,干净卫生。王锋说:“改厕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农村‘厕所革命’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农民切身利益,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2021年,在王锋的带领下,东富村新铺设污水管网6000多米,全村安装水冲厕240户、室外单体户厕13户,东富村改厕率达90%以上。“以前没有污水治理的时候,污水乱排,现在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生活更幸福了。”村民高兴地说。

从“有水吃”到“吃好水”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品质。东富村因自来水管老化、年久失修等问题因素,导致部分村民家中经常停水。为破解饮水难题,让东富村村民不仅喝上水,还能喝好水,王锋重新铺设饮水管道2100米,有效保障了381户739人饮水问题,并安装了3台过滤饮水机,真正让村民喝上“放心水”。“饮水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我们必须重视饮水安全,确保群众喝到的每一滴水都是干净的、安全的。”王锋说。

探索“无事找书记”工作模式

王锋坚持党建引领,探索东富村“无事找书记”工作模式,通过组织发动、协商互动、服务感动、产业拉动、示范带动,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组织发动。搭建“一网三联”循环体系,实现问题不解决不打烊。一网,将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16个小网格,将村内所有住户全部纳入“一张网”管理。三联,小网格联系村民,小网格员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片区内情况,常态化组织志愿服务、化解矛盾等;大网格联系小网格,按照“三必到五必访”要求,村“两委”干部作为网格员联系小网格长,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水管漏水、路灯不亮等问题,让矛盾不出村;书记联系大网格,常态化开展“民呼我应”、宣传引导等活动,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协商互动。在村里建立村民议事堂,由王锋担任议事堂联络员,邀请148名法律服务站成员担任法律顾问,将“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资源同步到村,采取听民声、说村务、解民忧的方式,开展议事协商,调解处理矛盾。哪里有纠纷,哪家闹不和,他们就出现在哪里。

服务感动。“代跑代办队、有事请招呼”是王锋在村里组建的一支不用吹哨、主动报到的队伍。代跑代办队主动上门,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方便了群众,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对于高龄老人和困难户,代跑代办队的上门服务不仅帮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生活信心和希望。

产业拉动。在王锋的带领下,东富村组织开展沙尔沁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依托“沁东富”农产品品牌,销售沙尔沁镇特色农产品,与江苏省四合甄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带动农特产品走出包头。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带领群众共同富裕。

示范带动。东富村开展党员星级管理制度和承诺践诺机制,全村60名党员履职7项,践诺88件,带头认领环境整治、治安维护、文明劝导、村规民约监督等任务。村里成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党的理论宣讲、移风易俗文艺活动等,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村庄治理。

王锋说:“群众事无小事,只有公平公正、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为百姓谋福利,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孙瑞娜)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