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打造“寻迹人民城市”城市讲述志愿服务品牌

讲好生动故事 感受城市变迁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中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希望你们继续讲好身边的生动故事,带动更多市民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牢记殷殷嘱托,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打造“寻迹人民城市”城市讲述志愿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有16支城市讲述志愿服务队、700余名讲述志愿者活跃在杨浦滨江沿岸、城市地标、特色街区、文博场馆、工人新村展示馆等场所,和“老杨树宣讲汇”志愿服务队一样,成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满怀志愿精神讲好城市故事,成为一道杨浦见证城市变迁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人文秀带”。

让城市讲述“人人来讲,处处能讲”

杨浦区发布《“寻迹人民城市”杨浦城市讲述志愿服务参与指引》,全面梳理讲述志愿者类别、服务岗位、讲述形式、报名方式、资源清单等内容。

纵向打造“区—街道—街区—社区”四级项目共建体系,横向联通各类志愿服务组织、高校、中小学、地标场馆等资源,形成志愿服务品牌协作网络。以杨浦滨江、长白228街坊为重点,通过短视频、赛事、文创、场馆“悦读马拉松”、特殊群体爱心讲述等形式开展志愿讲述。

越来越多的“聆听者”成了“讲述者”,结合自身经历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让城市讲述“人人来讲、处处能讲”。

在培育志愿服务队伍方面,杨浦区委社会工作部全面梳理健全讲述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流程,包括招录、培训、认证、备课、激励等模块。指导协助志愿讲述团队打造核心志愿者工作坊,按对象分类,制定“亲历者如何口述城市历史”“和老人交换技能”等具体议题,共同讨论志愿者发动、讲解时间、发挥个人专长等问题,开展志愿者专业讲解等能力培训,帮助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性。

如帮助长白228街坊讲述者了解传承的劳动精神和邻里守望的社区温情;帮助“小小讲解员”进一步了解滨江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等。

此外,杨浦区还进一步挖掘周边商铺、居民、租户等内生志愿力量,计划通过设计开展若干次“故事夜校”、友好商铺街区故事采编、小记者采访团等载体,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讲述城市故事。

为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

如今,在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点及滨江沿岸,随处可见学生志愿讲解员的身影。

“小小讲解员”的精彩表现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注入。上海杨浦区善治社区党建工作室作为一家长期活跃在杨浦滨江的社会组织,自2020年以来,招募和培育了一批“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并精心开设了社会实践项目化学习课程,组织中小学生志愿者自主讲解杨浦滨江文化,提升群众对滨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中小学生将志愿服务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成为滨江文化的传播者。

在此过程中,上海杨浦区善治社区党建工作室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能力,建立并完善志愿者管理体系,确保讲解服务全覆盖和高效运行。同时,通过“云游滨江”红色文化讲解视频等数字化手段更广泛地传播滨江文化,提升志愿服务品牌知名度。

让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

作为上海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的长白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兴建的第一批“二万户”工人住宅,经改造后焕发新生。

改造后的街坊,不仅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工人新村的时代印记,同时还增加了社区商业和公共空间,聚集了长租公寓、生鲜蔬菜集市、艺术培训、休闲健身、中心绿地等多元业态,形成了全龄友好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为了讲好长白228街坊的故事,该项目负责人、长白新村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张磊将“讲述者”人选对准了青少年群体。

“志愿服务形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市民的需求,来一场双向奔赴。如果学生群体能参与,就能带动整个家庭参与进来,营造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志愿服务氛围。今年1月,长白228街坊第一场讲解活动举行。‘小小讲解员’志愿者为街坊的小朋友们讲述了‘我和228的故事’。今年2月和5月,第二场和第三场活动也将陆续举办,邀请更多的志愿者通过故事分享会、大赛等形式共商社区事务,参与社区治理。”在张磊看来,留住历史文化记忆,首先是要留住人,多方主体参与也是城市讲述志愿服务项目能成功的秘诀之一。

“除了亲子家庭,我们还邀请街坊老住户、外国留学生等共同参与。”张磊表示。

(本报通讯员 张磊)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