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

“阳小驿”里的“志愿红”

武汉市汉阳区大力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根工程”,持续深化拓展全区“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功能,把2万余名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参与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实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不断擦亮“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工作品牌。

志愿服务见“人”又见“智”。汉阳区组建“龙行骑士”等96支志愿服务队伍,为新就业群体反哺社会提供更多平台,引导新就业群体发挥自身优势,就近就便参与基层治理,成为服务市民的“微探头”和“先锋队”。开设“骑手新话筒”等栏目,广泛征集“骑手”对日常商圈管理、便民设施规划等方面的建议意见,培养新就业群体“主人翁”意识。

志愿服务有“劲”更有“径”。依托“阳小驿”“江城小蜜蜂”“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说事”等线上线下平台,常态化发布各类活动内容、志愿服务信息。健全志愿评价体系、志愿激励运用、志愿者嘉许表彰机制,通过慈善基金补助、社会资源募集等形式,实现60余种实物、消费券、课程等线上通兑。每月根据参与服务积分排名,评选志愿之星,给予额外奖励,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城市归属感和荣誉感。

志愿服务有“家”也有“为”。针对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如厕难、休息难等问题,在社区、小区和商圈打造140个集“红色教育点、舒心歇脚点、续航补给点、服务代办点、调解援助点、健康关爱点”于一体的“阳小驿”志愿服务阵地,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40万人次。提质升级“阳小驿”实现82项民生事项就近办理。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和“阳法驿站”,提供求职、民调等各类暖心服务。整合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资源力量,按照自愿原则,依托属地社区发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组建志愿服务队,协助开展居民建议收集、沟通联系联络、文明教育宣传等工作,落实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上报、社情民意传递等具体服务事项。同时,为辖区老人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代购代买生活用品、取件送货等服务,积极与困难群体结对,抽时间上门为被帮扶群体送温暖和关爱,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精神。

(本报记者 范晓翌 通讯员 柯稀云)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