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贵溪市泗沥镇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筑牢和谐防线,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建机制、搭平台、聚合力,将基层治理难点转化为民生服务亮点,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平安建设新路径。
如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泗沥镇从强化党组织作用着手,整合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群众诉求服务点,打造“诉求办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15支党员模范先锋队,制作党群联系卡,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完成基层治理事项1600多件次,示范、引领、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通过“党建带群建”模式,制定党群议事规则、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厘清权责清单,为党群共治提供制度保障。2024年以来,该平台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解决民生实事350余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泗沥村老党员江良才的工作日志是这样记录的:“通过‘党员三亮’工程,我带领的先锋队仅2024年就解决纠纷28起。”“现在村民看见党徽就安心”,江良才指着上港西村小组新建的“红色驿站”说。这个党群服务点,已成为收集民意的“前哨站”。
怎样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泗沥镇创新推行“网格+”服务模式,将15个建制村划分为175个微网格,组建“平安365”义务巡逻队。由镇平安办联合派出所开展夜间巡逻值班,实现安全隐患动态清零。高标准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中心,整合平安建设、司法、法庭、派出所、信访等部门资源。以网格为依托,整合“党员干部包片联户”和网格辅助员力量巡查制度,强化关口前移、服务下沉。以村为单位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包户三级工作责任制。
2024年汛期,尹家村网格辅助员在巡查中发现山体裂缝,立即启动应急机制,3小时内完成13户群众转移,次日立即开展地质灾害治理。这种“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机制,已成为守护群众平安的“铜墙铁壁”。
“治理不是‘独角戏’,而要奏响‘大合唱’。”通过“多网合一”改革,泗沥镇将党建、综治、应急等网格深度融合,形成“一网多能”的服务体系。成立“湖陵爱心协会”“泗沥商会”,凝聚社会组织力量,使社会组织成为参与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19年以来,该镇连续5年开展“拥军优属、帮扶学子”活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累计捐款60余万元,用于村级基础建设、奖学子、扶困帮弱等民生实事。同时,注重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全面推进移风易俗,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载体破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成立湖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关爱老人、爱心帮扶活动;聚焦法治意识提升,累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8场,发放资料1000余份,以“送法进村户”“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村民法治观念。通过评选赣鄱先锋、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湖陵爱心协会”在方家村筹资建成的“一老一小幸福园”,不仅为留守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更成为传承孝道文化的教育基地。这种“反哺”模式已催生12个民生项目,带动社会投资超600万元。
(本报通讯员 陈昱舟 洪宇君)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