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12日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讲话的一部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各地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好风气
新春佳节,安徽省桐城市六尺巷景区张灯结彩,游人如织。春节假期,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六尺巷典故中大学士张英的十二世孙张耘每天上午都会站在巷口,声情并茂地讲述六尺巷的故事。礼让家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桐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通过家风家教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大爷,‘福字’再举高点……好嘞,听我口令,大家一起说‘茄子’!”在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唐村镇潘家官庄村,不少家庭在等着拍摄“全家福”,其中有不少是祖孙三代。村民潘光娥开心地说,这是她40多年来第一次拍摄“全家福”,“日子过得很充实,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外面上班,很孝顺,现在孙子孙女也长大了,也很懂事,一家人的生活很美满。”
这是邹城市通过开展“千村拍摄全家福”活动,培育文明乡村、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生动实践。济宁市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规家训,以文化赋能家风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济宁市坚持多年开展“立家训育家风”主题活动,将家规家训文化有效融入各类村史馆、“微家风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精心打造“家风笑脸墙”“家规家训”一条街,晒出优秀家规家训,在每户门前制作家规家训宣传栏,营造“出门有榜样,抬头见家训”的文化场景。
一条巷子、一本家训,凝聚起共同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也切实发挥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作用。
山西省朔州市将自治、法治、德治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结合,根上发力夯实平安建设基石。加强党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领导,将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从多个层面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专项规划,构建党委领导、部门负责、群团协同、基层自治的工作格局。健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传承发展机制,深化“第二个结合”对基层治理的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优秀传统家礼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
“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家庭廉洁文化建设,维护好我家党员形象和家庭幸福,我郑重作出如下承诺……”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苑社区的杨帆一家共同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家庭承诺书,以此培养清正廉洁的好家风。
杨帆家有三名党员,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在扬帆看来,作为一名党员,良好家风的养成首先在于党员干部的个人品行。工作中,不占公家便宜,家庭中,要对家人公私分明,以身作则,从不为家人谋利,以最好的家风表达着对子女的深爱,以最好的家风诠释着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更是抵御贪腐的“防火墙”。
“作为配偶,要当好‘贤内助’‘廉内助’,尤其要在生活中多提醒,把好金钱关、人情关、亲情关……”2024年,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在全区开展“清廉相伴·幸福同行”廉政家访活动,重点针对新提拔及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干部,强化监督管理与警示教育、关心爱护相结合,不断筑牢“单位+家庭”双重防线。
这是湖南省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紧盯“关键少数”,擦亮“红”“廉”底色,坚持严管严治,一体推进“三不腐”基础性工程的一个缩影。湖南注重把一体推进“三不腐”理念贯穿家风建设全过程,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作为谈心谈话、监督检查、巡视巡察等方面的重点内容,并纳入党委(党组)述职评议、述职述廉范围,定期对领导干部开展家访,注重在日常监督中发现领导干部家风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河北省石家庄市将家风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和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四个一”活动,通过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征集廉政寄语等形式,筑牢家庭反腐防线。高邑县联合纪委监委、妇联等部门,开展“当好廉内助”主题宣讲,并通过家风故事分享和廉政书法活动强化家庭监督意识。这些举措将家风建设与干部考核、廉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制度化约束,为政风清廉奠定家庭基础。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