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由区住建局牵头,会同区城管局、区公安分局派出所和河东街道共同解决。”日前,针对群众反映的“业主违章搭建导致房屋漏水”问题,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政法委立即启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协调响应评价机制,召集相关区直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现场办公,商议解决办法,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这是青原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2025年,青原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行“入户听诉”,建立了“三联三问三办”工作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三联”架起干群连心桥
“建议依托优势资源,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人居环境关系大家的居住环境,我们都要参与进来。”这是青原区富滩镇张家渡村群众在村民理事会上就自己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该镇党委书记和挂点干部到场,与村民同交流、听意见、话治理,将群众建议转化为发展的“金点子”。
青原区大力推进“领导联点、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把网格作为“三联”的重要场所,推动12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网格一线参与基层治理,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同时,青原区注重发挥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等职能建成“全要素网格”,实现多格合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划分349个网格,全面构建起1个网格党组织、1名专兼职网格员、N名党员的‘1+1+N’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基层治理关口前移、服务下沉。”青原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三问”掌握群众烦忧事
“我反映的文明养狗问题,没过几天,社区就采取了行动,真是太好了!”在“入户听诉”的过程中,科教社区专职网格员庄燕梅收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上报事项,社区工作人员随即联合区直相关部门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项执法行动。
“入户听诉”是青原区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抓手,上门上户“问生活困难、问信访诉求、问意见建议”,通过“三问”收集群众诉求,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愁。
群众议事是“入户听诉”的重要延伸。青原区坚持建强“居民议事厅”“众创+”等基层议事协商平台,定期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乡贤、返乡创业人群、“五老”人员等群体议事说事、反映诉求。
拓展群众诉求收集渠道是“三问”工作的重中之重。据悉,青原区已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收集体系。统筹加强对“问计江西”、民生通道、110非警务报警、社会治理大数据、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平台群众诉求的收集分析,并实施动态更新。同时,试点设立聚民智、汇民声、聚邻里的人民建议征集点,推行“民情征集日”活动,最广泛地收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投诉、建议以及“微心愿”。
“三办”解决群众心坎事
“到小区党群服务站就能办好事,这下可方便多了。”案山社区全覆盖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推动人员、资源、服务下沉,落实“接诉即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青原区坚持从服务群众“小切口”入手,用好精细治理 “绣花针”,建立“小事马上办、大事联动办、难事包案办”机制,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诉求,惠及群众3万余人。
“如今旧的烟道重新设置改造,商家定期清洗烟道,保障油烟净化设施正常运行,大大减少了油烟异味对我们的影响。”铁路社区居民陈丽婷笑着说。通过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局牵头积极“应哨”,及时现场办公,共求解决方案,提出了整改意见,影响周边十几户沿街店铺油烟异味扰民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针对乡镇层面解决不了、需多部门协调的事项,青原区全面推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根据不同情形分别吹响“日常哨”“应急哨”,用好《问题转办单》《跟踪落实单》《评价反馈单》等“三张清单”,提升诉求办理的精准度。同时,为了确保联动办好事,区委组织部、社会工作部、政法委建立了联合协商调度制度,对办理效果不佳或未能彻底解决的,要求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继续追踪落实。
此外,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政法委、区委信访局加强信息研判,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推动17起重大矛盾纠纷由领导包案化解,用好人民调解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报通讯员 刘晓晰 彭岩)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