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北京市聚焦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力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之城”。石景山区全面开展友好场景建设,以建设“友好楼宇”为核心,打造8类117个多元友好场景矩阵。通过实施“友好四行”工作法,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等问题。
“友好四行”工作法以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聚蜂行动”为牵引,实施“多方联动,友好助行”“技术赋码,友好通行”“精准施策,友好畅行”“四个专属,友好速行”,实现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能进门、好进门、快进门,有效解决进门难题。
多方联动,友好助行。政府职能部门、各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联合新就业群体代表多方联动,各尽其能,助力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不再难。首先,加强政企联动,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召开破解“进门难”问题推进会,联合住建、网信、公安、物业服务企业、新就业群体代表等共同研究“进门难”破解办法。其次,加强保安和快递员两个群体联动,打通友好互助渠道,发布《关于畅通配送服务“最后100米”的倡议书》,强化对保安队伍的监督管理和新就业群体的教育引导,开展保安队伍培训,为新就业群体配送之路“保驾护航”。同时,拓宽沟通渠道,加强网上联动,由各社区牵头建立微信沟通群,将辖区新就业群体全部纳入,实现问题实时反馈、线下快速解决。
技术赋码,友好通行。借助科技创新优势,让新就业群体进门更方便。物业服务企业与网约平台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通过在小程序内实行数据共享,实现快递员个人信息、配送信息关联互通。比如,中海物业推出的“中海优行”小程序,在智能读取外卖订单信息的同时,自动保护隐私,实现10秒快速通行,大大提高了配送效率。在封闭型社区设置“快速通行码”,扫码登记1次,即可实现1个月内无障碍快速配送,快递员平均每单节省3分钟,人均超时单下降67%。
精准施策,友好畅行。发挥楼宇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议事协商机制作用,将“进门难”这个“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幸福感。深入社区(楼宇)调研走访,在摸清社情楼情的基础上,按照社区(楼宇)不同类型,划分开放型、半开放型、封闭型社区,实施“一楼一策”“一社一策”,灵活制定配送管理规定,实现畅行无忧。比如,以117个封闭型社区(楼宇)为重点,组织楼宇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召开议事协调会议60余次,协调物业服务企业增设快递外卖柜(架)307组、监控设备10余组。针对“进门难”投诉量较多的重点社区(楼宇),建立直接联系机制,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诉求25项,通过倡导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代跑入户”的方式按需解难。时代花园社区针对特殊单、超时单,开展“友好接力”,辅助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按时配送到家,解决人车分流社区的配送难题。
四个专属,友好速行。提速配送最后100米,营造新就业群体与社区(楼宇)双向友好的善治环境。实施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四个专属”,即专属电梯、专属通行卡、专属小推车、专属楼情图,全面提升配送效率。比如,在泰禾长安中心设置靠近街区、可快速通行的“小哥专属电梯”。为符合要求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办理专属通行卡、门禁卡,同时在小区门口配备大件配送专属推车、购物筐,设置减震防撞措施,有力解决小区内配送运输不便问题。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发放专属楼情图,针对楼型密集复杂、出入口较多的小区,设置最优配送路线,实现“精准指路”,配送准时率提高99.1%。
通过实施“友好四行”工作法,石景山区全区154个社区、278座楼宇“进门难”问题基本解决。据了解,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配送平均单量提升13.8%,人均月配送量增加100余单,实现配送准时率、满意度双提升,“进门难”实现零投诉。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