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为基层减负一抓到底的鲜明导向,活用“加法”“减法”“乘法”整治形式主义,使基层工作者安心“扎根”,凝聚社会治理更强合力,为民服务更加积极主动。
做好关心关怀的“加法”,推动基层治理增效赋能。推进权力、资源、力量向基层下沉,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保障”,少一些“负担”、多一些“担当”。深推行政编制向基层倾斜,将精简回收的行政编制向县(市、区)倾斜。加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先行先试、精准突破,在站前区开展社区工作者“全岗通”业务培训试点工作,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培训”新模式,实现社区工作者在工作岗位就能参与培训的目标。多措并举落实基层工作补贴,按照每人每年2.7万元的标准核定驻村干部补助。落实公务员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乡镇倾斜政策,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年度考核奖按照高于所在县(市、区)机关同职务(职级)人员的20%核定,全面激发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工作开展、精准落实、点位突破方面迸发新的活力。
做好工作责任的“减法”,助力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服务群众,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难点、堵点、痛点,精准施策。推动建立村(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依法履职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制定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和不应出具的负面清单,结合实际制定了7方面、20项、78条的具体措施,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强力整治“乱挂牌”突出问题。出台严格规范村(社区)挂牌规定及指导目录,对全市644个村、193个社区进行全覆盖排查,清理标牌(标识)。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在全市选定10个乡镇(街道)12个村(社区)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通过“四下基层”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基层治理经验做法,帮助基层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推动从“办好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发展。
做好党建引领的“乘法”,汇聚基层治理更强合力。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解决公共事务,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助力资源联动。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通,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会慈善等资源联动开展服务。基础公益性服务实现全覆盖。推广站前区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专业物业管理、西市区由街道、社区牵头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实施以保洁为主的基础公益性服务方式,推动实现1415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切实解决物业纠纷等基层治理难题。联席机制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解决快递员、网约配送员频繁进出小区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警大队、物业管理处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深入53个小区和配送点,以及美团、饿了么等3家平台企业听取意见建议,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的实际问题。强化智慧治理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围绕适老化、无障碍等服务模块,推动医保、不动产、公积金等144项事项对接“辽事通”APP系统,并在市、县、乡、村四级科学合理配置自助服务终端,搭建四级“自助办”服务网络,进一步缓解基层办事人员工作压力。
(作者系中共营口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