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难,怎么办?

“小哥学堂”让成长有路径

浙江省宁波市每年吸引大量外来人员务工就业,现有快递员3.2万名、网约配送员4.2万名。为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工作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对象走”,创新开展“甬爱之城”建设行动,实施新就业群体“求学圆梦”工程,联动区县部门、社区园区、平台企业,统筹高校职校、社会组织、教培机构等资源,分层分类创办“专属学院”“小哥学堂”“青年夜校”,助力“小哥”追求梦想。

“专属学院”:提供系统专业教学

“我想提升自己的学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我报名参加了工商企业管理大专班。”“95后”江西籍网约配送员苏萍第一时间报名参加象山新就业群体学院学历提升班。

象山新就业群体学院由象山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两新”工委牵头组建,按照“党政主导、行业联动、院校合作、共建共享”模式,为全县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政治学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发展等服务。

学院的建立得从象山县去年3月召开的一场“小哥说事会”讲起。会上,新就业群体代表表示,希望能提升自身能力。在了解“小哥”们的心声后,象山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人社、交通运输、工会等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根据新就业群体的共性需求,启动了学院筹建工作。经过多次座谈交流、政策对接、勘察选址,正式成立象山新就业群体学院。

据悉,学院向新就业群体推出学费优惠政策,除成人高中费用全免外,对就读成人本科、专科的人员学费实行“优惠+补助”,分别从7810元、7600元降至4500元、4300元,快递行业党委、交通运输行业党委根据个人综合表现视情给予一定补助。

“除了在职学历提升以外,学院还推出政治理论学习、职业技能培训、行业规范管理、基层治理服务等系列教学内容,力争构建新就业群体教育管理枢纽平台。”象山县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政治引领、团结凝聚,秉持‘勤勉、求实、开拓、创新’的院训,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助力新就业群体圆梦。”

“青年夜校”:量身设置灵活就学

“取餐、送餐要合理规划路线,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在“甬爱E家”江北枢纽站,刚获评江北区新业态“锋领工匠”、有着“单王”之称的“90后”外卖女“骑手”潘星在“青年夜校”课堂上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现场,还有美团江北站站长、美团宁波片区经理等人员分享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

去年3月以来,江北区推出“青年夜校”,设置了职业技能、文化文艺、运动健康、美好生活、权益维护等5大类课程内容。

作为江北区新就业群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甬爱E家”江北枢纽站同时也是“青年夜校”文教分校区的主课堂,开设了中医夜学、书法课、中医保健等课程。但不少新就业群体由于配送忙、路途远等原因,想学习却没有机会。对此,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会同江北团区委、文教街道等单位共同推出专属新就业群体的“青年夜校”。

“每周二至周四晚上,‘青年夜校’都会在‘甬爱E家’江北枢纽站开课。但是自己忙着接单,很少有机会参加。现在,专门为我们开了个‘青年夜校’,我早早就过来等着上课了。”美团外卖“小哥”唐云荣笑着说。

“甬爱E家”江北枢纽站将新就业群体学习社团——“小哥红领学社”搬入“青年夜校”课堂,推出经验分享、宁波话教学、压力疏导、音乐疗愈、健康保健等特色课程。

“以后,我们将联动全区28家‘甬爱E家’、14家区域性‘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将‘青年夜校’优质课程送至各个阵地,建立新就业群体学习‘充电’矩阵。”江北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社区学堂”:更多“小哥”就近入学

“在遇到外伤时,我们要遵循‘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基本原则,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在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西成社区,10余名“小哥”齐聚一堂,参加社区举办的急救技能培训课。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但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次培训非常实用。”快递员邱光明感慨道。

“社区特别推出‘小哥学堂’系列课程,希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用的急救技能培训,让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正确施救。”西成社区党委书记李青波介绍,接下来,社区还将组建一支由公安、律师、医护人员等组成的在职党员公益讲师团队,持续推出实用型系列课程。

宁波市各社区都积极为新就业群体搭建成长平台。北仑区大碶街道岩河社区成立社区“小哥学院”,积极对接社区教育学院、交警队、区红十字会等资源成立讲师团,量身定制专属课程,推出一月一主题培训清单,提供职业发展、应急技能、家庭教育等10大类赋能课程;江北区外滩街道新马社区将“青年夜校”搬进社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学习当地方言等课程。

(本报通讯员 翟景伟 冯静波)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