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求一键直达、政府回应高效及时、各部门协同处置顺畅……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新方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多“智慧元素”。
在辽宁省阜新市,数字赋能让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阜新市搭建基层治理平台,以海州区为试点,深度整合域内“人、房、地、事、物、企业、组织”等关键要素,通过融合人口住房、城市交通、企事业单位等多部门数据,实现政府“条状数据”与基层“块状数据”的无缝对接,搭建起基层治理“一张网”。
数字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治理中的“信息孤岛”,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与资源整合,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整合,准确预判群众需求,提供服务。阜新市基层治理平台还打造了“厚道阜新·心中有你”融合场景,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各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困难群众基本情况清、生活状况清、困难问题清,确保帮扶工作包保到位、帮扶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让各项暖心政策和服务惠及需要帮助的群众。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仅是技术手段的迭代升级,更是治理模式的不断革新。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基层治理正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在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数字化为这个辖区单位众多、商户林立、人口结构复杂、服务主体多元的街道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寸滩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成立运行以来,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双网联动”机制。归集数据90余万条,建立系统化街道“数据仓”,实现数据集中管理运用,为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平台运行以来,网格员发现问题,不用多方打电话,只需在平台上报,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类型分拨到相应板块处理或上报,一条信息从后往前可追溯,一个事件的办理过程也可查证。”寸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重庆市以数字赋能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生动实践。重庆着力推进数字重庆建设与基层治理改革贯通叠加,在全市镇街全覆盖建设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围绕镇街主要职能构建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板块”,在村(社区)按标准设置网格,健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强化镇街跨板块、跨社区、跨层级调度能力,推动镇街、村(社区)、网格三级贯通,实现人房地事物一屏统览、紧急情况一键调度、任务事项一办到底、基层数据一库分析,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提供精准服务。
不仅仅如此,智慧赋能还让居民办事更方便。“在我们社区,遇到问题可随时向‘西苑e家’云平台反映,管家一样的服务让居民省事又放心。”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西苑街道西苑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秉持“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建”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服务”路径,打造了“西苑e家”云平台。平台将社区公告、物业公告、“红色管家”小程序、社区资讯、便民电话本等内容收录其中,利用“互联网+”力量,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四服务一连心”工作法,即管家式服务、组团式服务、订单式服务、智能式服务和“连心小院”,全方位、全时段服务群众。
为了让基层干部能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各地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在数字赋能上下功夫,用“算力”解放“人力”。例如,福建省莆田市依托“全市一张图”开发建设“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全面梳理全市范围内的基层数据,建立了覆盖“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的“专属数据库”,构建自上而下、条块联动的数据通道,形成“一镇一档”“一村一档”,变过去“让基层报数据”为“在库里取数据”,为基层减负增效。
基层治理成效离不开社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能力,上海市普陀区开发“百事能AI社工”小助手,以普陀居民区百事能工作指导手册、社区治理场景案例集为基础,形成知识小模型,集掌上知识库、工作小助手及数据会说话等功能于一体的百事能数字应用服务。社区工作者通过“社区云”后台登录,即可实现一键找政策、一问搜方案、一表做总结,帮助社区工作者“小白”快速成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深化,基层治理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将更加智能、高效、精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