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助力静海高质量发展(学思践悟)

陈子舟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天津市静海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领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准确把握重点任务,积极探索方法路径,增强新兴领域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条块联动,健全党建工作管理机制。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强化指导保障。静海区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和系统谋划,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协同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区委“两新”工委职能,通过定期会议、沟通会商、定期汇报、年度述职等方式,压实成员单位责任,部署推进重点任务。组织成员单位建立直接联系点52个,常态化实地指导,帮助创建典型、解决问题。压实条块责任。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意识,推动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等成立行业党委,指导乡镇街道园区党工委落实抓新兴领域党建属地责任,构建行业部门和基层党委条块结合的党建工作体系。落实支撑保障。落实党建工作经费稳定投入机制,每年拨付党组织活动经费和新建党组织启动经费,保障党组织正常运转。选好育强党建指导员、党务工作者,提高党务工作履职能力。改造党员活动场所,打造集学习讨论、议事协商、组织活动于一体的有形载体。

聚焦服务大局,激发党建引领发展活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是新兴领域加强党的领导、引导企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静海区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新兴领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赋能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找准党建与生产经营互融共促的切入点,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书记工作室,激励党员在科技创新、提高效益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引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抓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破题攻坚”。以高盛钢丝绳有限公司、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管理层党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健全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学共商机制,推动党组织有效嵌入企业治理。抓行业协会商会党建“提档升级”。抓好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和改革发展互促共进,打造政治过硬、治理规范、作用彰显、清正廉洁的行业协会商会,引导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在助力乡村振兴、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中发挥作用、积极作为。

推进“两个覆盖”,织密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拓宽基层党建的领域,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静海区灵活设置党组织组建形式,创新工作载体,推进“两个覆盖”有形有效、质效双升。组织建设“扩面”。实行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数据共享,乡镇街道园区同步摸排比对,准确掌握新兴领域变化情况,推动符合条件的党组织应建尽建,推进“百强”民营企业、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织密党的组织网络。党员队伍“提质”。通过大力发展党员、优先聘用党员职工等,积蓄新兴领域党员队伍源头活水。开展宣讲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楼宇、进企业班组、进社会组织、进新就业群体。典型引路“示范”。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深化“红色引擎”党建品牌选树,推广海吉星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345工作法”、良王庄乡小规模企业每月“党建联建”等经验做法,打造品牌矩阵。

深化多元服务,办好暖“新”实事凝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静海区坚持整合各方资源,出台暖心举措,切实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推进“全域友好”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场景,提升区级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功能,带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及银行、商超等建立静“新”驿站,发动电动车、手机、餐饮等爱心企业商户提供专属优惠,构建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的“全域友好”工作格局。加强服务凝聚。建立“新就业群体—行业党委—‘两新’工委—职能部门”的诉求表达反馈机制,协调解决“入门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开展“夏送清凉”“冬日暖骑”等慰问活动,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静爱暖‘新’”公益项目,实施生命健康守护、困难“骑士”关爱、职业成长赋能、点亮“微心愿”、解锁新身份等“五大行动”,建立生活困难新就业群体长效救助机制,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

(作者系天津市静海区委副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