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在“强功能、促提升、创品牌、锻队伍、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基层治理的强劲动能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石。
健全机制促建设。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各部门有效协同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确立4个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通过定期调度、定期协商、定期走访,精准掌握基层治理观察联系点实际情况,着力构建基层善治工作格局。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搭建委员单位平台作用发挥,项目化、清单化助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建立党建引领攻坚克难“揭榜挂帅”工作机制,按照“基层点题、群众出题、主动破题”的思路,征集重难点问题,13个基层党组织主动“揭榜”,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强基固本铸根基。推行“村级后备人才囤苗育苗”计划,选派28名优秀人才参与村级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录4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各乡镇主动揭榜“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难”问题,动态建立1300余名后备干部库,每月2次分析研判调整,形成全县村级后备人才源头活、储备足、本领硬、衔接畅的良好局面。落实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健康体检等政策,试点缴纳大学生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五险一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擦亮品牌树形象。坚持树牢“大治理”理念,以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村后续治理模式为着力点,积极打造池汉新村“小易亭”工作法等模式,做到“事有人议、难有人管”,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融入度,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打造“365服务群众不打烊”“巷道小院为幸福生活加码”等党建品牌,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把基层治理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党建引领聚合力。以实施“新就业群体有效参与基层治理激励引导项目”为抓手,成立“夏都红骑手”志愿服务队、“环卫工”志愿服务队,建立“发现问题—汇总分类—派单处结—跟踪落实”闭环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聚合力”。以“社区党建+网志融合”为引领,申报省级志愿者建设项目、“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项目,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发展。
群防群治创新阵。把好网格员“选用管育”四个环节,选聘1600余人担任专兼职网格员,全县共建立197个综合性网格,形成“村社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组建2043支微网格队伍,充分发挥微网格在防火防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优化举措争效率。创新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推进“党建+网格+警格”矛盾联调、治安联控、服务联动,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探索网格员“积分奖励+实物兑换+精神奖励”基层治理模式,推动城乡“楼栋红管家”等工作方法,织密基层治理“群防网”。
(青海省湟源县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