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一场爱心满满的“春暖蓉城”志愿服务系列行动正在进行。这场行动中,“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把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身边。
这是专业力量参与、助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搭建志愿者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合作平台,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优势,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模式,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更专业,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针对服务对象的特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计划;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则能够加快服务进程,提高服务覆盖面和响应速度。这使得服务更加精准、高效,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将社区作为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模式的主场景、主阵地,推动专业社工与志愿者紧密联动,把专业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服务的丰富资源优势巧妙融合,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共享,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聚焦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深入开展“王兰花”式社区志愿服务培育选树活动,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带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互嵌式工作格局,将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深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后,我们凭借专业知识制定服务计划。但要将这些计划落实落地,还需要更多资源力量的支持和配合,志愿者的加入恰好补齐了我们的服务短板。”银川市春熙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曾秀平感慨道。
辽宁省在100个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试点社区将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根据社区规模和服务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聘用或兼职等形式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并积极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
面对复杂的治理难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形成优势互补的解题组合。广东省深圳市通过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服务,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在社区推广“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带动10名志愿者骨干”联动服务模式,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形成“五社资源库”“五社圆桌”居民议事协商等服务品牌。
湖北省荆州市通过小区议事会等机制,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深度嵌入基层治理,凝聚多方合力,提升居民自治能力。
江西省九江市聚焦基层治理,通过组织联育、项目联动、队伍联育、信息联享的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服务,实施“邻里守望”专项行动,围绕“百社连百村(居)”开展“一社一单”服务,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