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新”聚“新”,同“新”共治(大家谈)

张圣祥

安徽省马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优先级”,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引领服务管理新路径,大力维护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激发新就业群体潜力活力,引导其踊跃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健全组织体系,构建“红色堡垒”。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参与的党建工作体系,形成以马鞍山市委非公工委领导,行业主管部门主抓,县区非公工委密切配合,行业综合党委全面推动,平台企业具体管理,乡镇(街道)、社区兜底的新就业群体“六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格局。

突出多方共享,提供“友好服务”。统筹市场监督、民政、司法等多部门力量,发布《马鞍山市服务新就业群体暖新十件事》,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健康体检、职业规划等多元化服务。推动创建“友好社区”“友好商圈”等“友好场景”建设,依托全市215个党群驿站,构建多层次服务网络,让新就业群体累了能歇脚、闲时能充电、心烦能倾诉、有事找组织。

强化权益保障,筑牢“安心防线”。健全完善多部门配合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席会议机制,探索建立新就业群体、企业党支部、行业综合党委、市委非公工委四级诉求反馈报送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在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切实维护好新就业群体自身合法权益。

搭建参与平台,激发“共治活力”。实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双找”行动,宣传推广“归队码”,让新就业群体中的流动党员“扫码”报到。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流动性强等独特优势,邀请80余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人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社情民情收集员”“文明倡导宣传员”“移动网格员”,建立积分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作者系安徽省马鞍山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