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货车线上接单信息与实际货物信息不匹配、货车司机长途“玩命跑车”出现安全事故如何划分责任、货车司机维权该找平台方还是货主方……作为数字经济和物流行业融合的新业态,网约货运行业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智慧物流的实践载体。然而,作为一种新兴业态,网约货运行业在“一路疾驰”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生态治理机制“跟不上、不健全”等问题。
为促进网约货运行业健康发展,近日,全国首个《网约货车运营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西安市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当天,陕西省西安市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协会召开《规范》宣贯会,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海南五八到家货运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滴滴送货西安分公司、西安货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规范》实施协议。
填补网约货运行业规范空白
网约货运近年来在交通物流领域迅速崛起,已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补充。但新兴行业存在着行业规范不够健全、部分平台低价竞争、司机权益保障不足、运输中责任划分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规范》明确了网约货车平台服务、网约货车驾驶员服务等方面的行业治理机制和规范,对改善网约货车市场秩序,促进网约货车平台、网约驾驶员、货主三方协调合作等发挥积极作用。
“装货前,驾驶员需对货物进行核对,包括货物数量、规格、重量等信息,确保与订单一致。核对无误后,与约车人确认签字,明确双方责任,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纠纷。”“监督检查可采用线上监控、线下抽查、用户回访等方式,全面了解服务质量。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主体,限期整改,确保问题得到解决。”据介绍,该《规范》首创“司机资质动态核验”“货主权益保障清单”等条款,填补了行业空白,同时《规范》以协同为要,与交通、公安、总工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企业、协会、专家等跨界协作,实现了“政企研”共治共推。
此外,《规范》还重点提到了加强信息审核,督促约车人提供真实有效的货源信息,按规定不应受理危险品(违禁品)运输或在货物中夹带、隐藏危险品(违禁品);网约货运平台经营者应通过网约货运平台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应建立网约货运平台、网约货车驾驶员、货主企业等相关利益方集体协商机制等内容。
据陕西省道路运输中心货运处处长陈煜介绍,《规范》的出台使管理部门能够有据可依,对网约货车行业进行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同时规范中对投诉处理流程也有详细的规定,有助于管理部门快速响应和处理消费者投诉,更好维护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为三方建立规范化专业化标准
“网约货运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有很多制度还不够完善。《规范》的制定、实施,首先让网约货车司机在权益保障方面有规可依,当权益受损时,可以坐下来与平台、货主方进行协商,同时也推动了网约货车司机服务更加规范,促进行业内部实现自我成长。”《规范》起草组成员、网约货车司机冯亮说。
滴滴送货西北区域负责人彭鸿说:“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平台方是约束更是机遇,通过合规化、技术化和服务升级,平台方不仅能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还将在行业整合中占据先机,成为智慧物流生态的核心参与者,为客户、网约货车司机及道路货物运输各方提供更多价值。”
“《规范》的宣贯实施,对平台、网约货车司机、货主三方的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了明确规范,让各方有了更清晰的标准和依据。”货主方代表王炫表示。
据悉,该《规范》能为网约货车司机“撑腰”,让大家干活更踏实、收入更有保障、安全少吃亏;让平台运营“有章可循”,减少扯皮纠纷,降低运营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对各级工会来说,集体协商将有依据,维权有证据,服务有方向,起到规范网约货运市场秩序的作用,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减少道路货物运输业务中的安全隐患,推动网约货运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绿色化方向迈进,共同建设一个安全、高效、可信赖的网约货运新生态。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