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社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江苏省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以系统观念谋篇布局,以改革思维守正创新,大力开展“四项行动”,奋力开创新时代镇江社会工作新局面。
实施“旗帜领航”行动,在完善社会工作体系格局上彰显新担当
坚持政治引领。把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作为头等大事,分级分类抓好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完善工作体系。推进“2+4”统筹协调机制布局,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机制和督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建强工作队伍。开设“社会工作大学堂”,完善全链条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体系,建强用好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社会工作领域党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干部“五支队伍”。
实施“党建凝‘新’”行动,在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组织建设“塑形”。用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汇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持续提升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方式、活动半径、特定需求等,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基层站点建设”专项行动,依托站点灵活组建党支部;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类别、集聚方式等,推动行业、园区、楼宇等组建联合党组织。
关爱服务“凝心”。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和权益保障,发挥12345暖“新”热线诉求受理、意见收集等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定期研判高频共性诉求,有针对性地实施暖“新”项目,并推动相关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积极认领。持续深化友好场景建设,实现暖“新”服务由阵地式向场景式转变,打响“‘镇’情暖‘新’”工作品牌。
作用发挥“赋能”。健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等激励保障机制,吸引更多新就业群体与城市治理“双向奔赴”。深化“双走进双服务”“聚会凝心 富民强村”等活动,引领行业协会商会在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实施“强基善治”行动,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上实现新提升
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持续推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建好用好观察联系点和减负观测点,切实为基层减负。扎实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加强“一小区一支部一阵地”建设,构建小区治理共同体。
优化社区服务。打造“社区‘镇’好”品牌矩阵,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行动,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选育管用”全链条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完善“三岗十八级”职业体系,实现以县级为单位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8人以上。
激发自治活力。深化“三治”融合善治行动,常态化推进村级议事协商和成果转化,放大“‘镇’有善治”工作效能。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六个规范化”建设,稳妥有序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相关工作。
实施“凝心聚民”行动,在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上展现新作为
聚合力解民忧。健全汇集民智、化解民忧的体制机制,实施信访工作法治化提升工程,探索打造多维度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构建征集、办理、转化、反馈的闭环机制。动员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推动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
优服务暖民心。构建常态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一批惠民利民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讲好“镇美好”品牌故事。开展“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试点,推动重点领域专业资源和服务力量下沉,以专业化队伍推动服务优质化。开展“镇美好·志愿行”“镇美好·益童行”等富含镇江特色的主题活动,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见”的浓厚氛围。
(作者系中共镇江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