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新”安处是吾乡(新兴领域党建)

走进山东省烟台黄渤海新区亚东文创园暖“新”街区,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这里有雨伞、微波炉等共享设施,有发呆区、微心愿等7个功能区。“第一次有人记得我生日,还可以吃蛋糕,每次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家的感觉。”日前,参加完黄渤海新区福莱山街道举办的“暖新生日会”后,一名网约配送员说。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突出“家”文化,用优良生态推动党的建设、行业发展、社会治理互促共进,切实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筑家——从无处落脚到处处有家

下午1点多,黄渤海新区中汇农贸市场内,网约配送员小王送完中午的最后一单外卖,径直走向不远处的暖“新”驿站。对他而言,在空调房里休息、吃饭曾是奢望。“现在,驿站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家的温暖让我们在城市找到了根。”小王说。

不止于此。黄渤海新区古现街道党委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绘制了“骑手友好地图”,张贴在小区醒目处,上面清晰标注了居民区电动车出入口、门牌号等信息,还贴心推荐了最优行驶路线。

党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关键是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发布了‘暖新十标’驿站建设标准,按照多站融合工作模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工会户外劳动站、爱心企业等资源,建设便捷补给型、网点站点嵌入型、货运场站枢纽型等50余处暖‘新’之家,标配一杯热水、一个停车位、一套充电设备等‘六个一’服务。”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回家——从陌生路人到身边友人

回到家,就有了希望,找到了自己人。“两年的酬劳纠纷,在这里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这些辛苦钱算是保住了。”危化品货车司机老张动情地说。

为进一步做深做实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开展“十大暖新”行动。律师行业党委联合人社、建设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与8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25名党员律师组成“红心帮帮团”定期到暖“新”之家值班坐班,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直播电商行业党委设置“春风送暖招聘专栏”,帮助6名自媒体主播签署平台公司,找到新工作。

在一次“新火聊园”议事会中,有年轻小哥说工作之余,总想去去“班味”,做点不一样的。这一想法,立刻引起了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的注意。为此,工委社会工作部与团委联合开设了“小哥青年夜校”,采取“小哥点单、导师开课”模式,打造新就业群体“成长加油站”。目前,已开展12期,服务人次超340人。

让更多的陌路人成为身边人,再让更多的身边人成为家里人。“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开展了‘摸家底’专项行动,动态掌握行业底数,实现企业性质清、经营状况清、职工人数清、问题诉求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清等‘七清’;成立快递物流行业党支部,为7家重点平台企业、21个大型网点配备9名党建工作指导员。自2024年以来,新发展党员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3名。”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暖家——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我现在既是快递员又是小区的兼职网格员,遵守交规、安全出行是底线。”快递员小杨边戴头盔边说。自快递行业党委开展电动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小杨逐渐养成边送件边记录小区治理隐患线索的习惯。靠着一年来提供的110多条线索,小杨赢得了社区党委发放的“红色动力双赢购物卡”,凭卡到万达、万行等主要商圈购物可享7折优惠。

福莱山街道党委还开展了食品监督进商户行动。彩云城商圈的3名“小福哥”利用“新新向党”信息平台反馈食品卫生、用料安全等信息50余条,帮助21家商户连续11个月实现顾客零投诉,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评分持续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海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了“小达哥”“红·骑”“虹心家政”等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每逢节假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都会到社区报到,通过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爱心帮扶等工作。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已认领20个服务项目、3个城市治理岗位。

从“单项服务”到“双向奔赴”,再到“同向而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脚步不会停息。在这座“处处有家、红心满满”的城市,新就业群体正在感受着有质感的幸福。

(本报通讯员 刘涵民)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