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精准把握加强新兴领域党建“有形有效”的任务要求,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在发展壮大中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变化,聚焦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靶向重点、难点、弱点关键要素,整合资源力量,合力攻坚破题,推动新兴领域党建质量稳步提升。
聚焦“新”在哪里,夯实基层基础
针对新兴领域组织形态新、发展模式新、运行方式新等特点,伊春市坚持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把起底数据大排查作为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有的放矢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
查实个体。市、县两级“两新”工委和行业管理部门采取“双线联动”的方式开展3轮数据排查工作,实现底数清。目前,全市共有新经济组织783个,新社会组织356个,新业态企业98个。共有新兴领域从业人员2.1万人,其中党员3000余名。
建实组织。推动新兴领域党员应纳尽纳、应管尽管。对符合条件的新兴领域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现已按照地域、单位等形式建立独立党支部206个。根据新兴领域行业特点、产业布局、人员流动等情况,采取灵活方式建立“圈上”党组织3个,“链上”党组织20个。
抓实队伍。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党员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目前,全市共配齐配强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231名,落实专兼职党建指导员718名,组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648个。
聚焦“难”在哪里,精准把脉施策
针对新兴领域党组织思想凝聚难、利益协调难、教育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伊春市以科学的理念和举措破解难题,通过延伸组织触角、加强关爱凝聚、培育党建案例等方式,不断提升新兴领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增强党在新兴领域从业人员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强“新”建组织。结合新兴领域组织形态特点,科学设置党组织,围绕日趋发展壮大的民宿产业,打造“党建领航新业态·‘宿’造产业新路径”项目。以嘉荫县民宿行业协会为试点指导成立党支部,推行“民宿+协会+党建”赋能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创新建立网络自媒体等党支部25个,吸收区域内党员1500余名,持续扩大“两个覆盖”。
暖“新”常行动。坚持做实“新就业群体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工作,创新开展“暖新传承、暖新成长、暖新关爱、暖心守护”系列行动百余次、服务新就业群体5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解决问题16件。春节期间,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关心关爱活动17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共计4.5万元,惠及新就业群体近千人次。
塑“新”育品牌。围绕“红心向党·社汇聚力”党建品牌,在新兴领域开展“红心聚能”活动,创建相关党建品牌15个。金林区推动爱民物业党组织打造“党建引领·红暖万家”党建品牌,探索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的联动模式,通过开设助老餐厅、设置服务热线、处理业主报修等方式,解决群众反馈问题236件,以“党建品牌”为支点,撬动更多资源为群众办实事。
聚焦“落”在哪里,推动嵌入融合
伊春市充分调动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积极性,探索新兴领域与基层治理融合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围绕“两区四地五城”建设、“双融合”促进“双振兴”、以科技创新催生“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新质生产力等任务目标,引导新兴领域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百余次、参与近千人次。多家企业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创新研发冻梨汁、桦树汁、龙江预制菜等新产品8个,实现党建强、发展强。
推动“管理变量”蜕变为“治理增量”。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流动哨兵”作用,引导对接171名新就业群体兼任食品安全监督员、城市文明示范员、社区兼职网格员等“五大员”,通过“党建引领·骑士先行”等活动及时解决楼道电动车充电、居民纠纷等问题203件,激发新就业群体社会责任感。
推动“职业认同”升级为“社会认同”。在大力引导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规守纪、树立从业人员良好形象,增强他们职业认同感的基础上,积极组织行业协会开展“e企奉献·志愿有我”“法律援助惠民生”“党支部赋能乡村振兴”“喜迎亚冬会·助力生态游”“冰雪同梦·志愿同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6000余人次,展现新兴领域“新”风采,提升社会认同感。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伊春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