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为基层减负向治标发力、向治本深化,通过巧用“加减乘除”法,切实做到为“马”赋能、为“车”减负,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巧用提质增效的“加法”
在日常巡查时,西湖区广润门街道孺子亭社区网格员谭文霞发现西湖路50号三楼顶层造型斜屋面的瓦片松动,部分已经脱落,如果遇到暴雨或刮台风,容易掉下来砸伤过往行人。对此,社区开展“幸福圆桌会”,社区居民代表、楼栋长代表等积极互动、各抒己见,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会后,社区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勘查,及时请施工队进行修整。
孺子亭社区党委书记熊萍表示:“以前,社区出现群众积极性不高,部门单位之间协调难度大、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现在有了‘幸福圆桌会’这个议事平台,大家有事一起商量、一起解决,不仅解决问题的速度提上来了,群众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
2024年以来,西湖区持续推动“幸福圆桌会”提质升级,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召开“幸福圆桌会”1300余场,反映群众诉求1700余个;指导辖区151个社区全面健全居委会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环境和物业管理等委员会,为基层治理增添活力。
巧用松绑减负的“减法”
为解决村(社区)挂牌不够规范、借调社区工作者等基层负担过重问题,西湖区出台关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任务分工方案,提出9大举措,细化30项分工任务。
“规范挂牌行动,不仅清理牌子,也卸下了基层工作者过重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居民。”南浦街道东书院社区工作者熊婷婷说。
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3个督导小组,由部班子成员带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规范村级组织挂牌、“全岗通”设置和清理借调社区工作者督导检查工作。
“以前社区不少人被借调,人手不足。现在借调人员都回来了,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越来越顺。”九洲街道君领社区工作者高冠敏深有感触地说。
“‘壮马’赋能,‘轻车’减负,把额外的工作负担减下去,让工作效能提升。”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徐昌洁表示,将持续常态化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回头看”,抓好各项减负举措的落实整改,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巧用“壮马”赋能的“乘法”
西湖区重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选优配强后备力量,从现任社区“两委”成员、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者、大学生社区治理专干、专职网格员等群体中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力素质好、道德品行好、群众基础好的人员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同时,组织社区工作者培训全覆盖,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养。
“理论联系实际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运用到日常工作实践中。”朝阳洲街道红光楼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龚雅兰说。
朝农街道向阳社区工作者黄澄澄说:“作为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者业务培训会上,听取精通业务的专干分享经验,与其他社区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受到很多启发。”
据了解,西湖区街道层面组织社区工作者开展全覆盖业务培训,培训范围覆盖1400余人次。
巧用破解难题的“除法”
“家里的电视、微波炉坏了,打个电话就可以和‘1258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预约上门维修服务,非常方便。”绳金塔街道江电社区居民朱惠民切实感受到了“1258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带来的便利。
西湖区积极探索构建“12580”益家亲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汇集人大代表、洪城红管家、驻地单位等八方力量,引入常驻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和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为居民提供无偿、低偿、有偿三种服务。
“过去,社区服务比较碎片化,居民需求响应不及时。‘1258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居民办事从‘东奔西走’变为‘一键直达’。无论是琐事求助,还是政策咨询,都能高效解决。”绳金塔街道慧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阙珊珊说。
截至目前,“12580”益家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孵化社区综合服务项目17类,提供家政、物业、心理康复等各类服务30余项,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
“‘12580’益家亲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有效破解了社区工作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有效提升服务水平。”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马友学表示。
(本报通讯员 翟康宁)
(责编:蔡梦达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