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提出,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畅通听取意见建议渠道,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引导各方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基层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更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表现形式。各地坚持党建引领,搭建协商平台,发挥各主体议事协商作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万寿路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停车资源紧张。社区党委就这一问题与居民以及周边商场、大厦等单位负责人进行协商,不仅制定了《万寿路12号院停车管理办法》,还开展有偿错时共享车位。
这得益于海淀区开展的“大家商量着办”。海淀区在深化拓展接诉即办过程中,注重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区委主要领导进行谋划部署,将“大家商量着办”作为抓党建、强治理的“置顶工作”,制定《海淀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实施方案(试行)》及配套《工作指导手册》,为“商量”提供制度支撑和具体指导。
目前,海淀区建立了“确定商量议题、邀请商量代表、组织商量活动、办理商量事项、反馈办理结果”五步“商量”流程,通过会议协商、恳谈交流、单独沟通等方式创新“商量”形式,链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顾问、规划师、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在回应群众关切的过程中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基层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可以看见一块“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铁艺雕塑。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国荣看来,这就是小古城村发展的法宝。
之前,小古城村家家户户的高墙阔门紧裹着庭院美景,挡住了整个乡村的景观视野。为推动美丽乡村提升改造,村党委决定在钱三村民小组开展“降围墙、敞心墙”试点,邀请村民代表到百年樟树下进行议事协商。通过协商,降围墙行动从动议到决议仅用了21天,从设计到竣工仅耗时83天。
“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不仅在小古城村落地生根,党建引领基层民主协商也在余杭区有序推进。良渚街道金家渡社区依托“众人议事日”深入开展议事协商,将消防安全、社会治理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沿街店铺“瓶改管”全面完成;鸬鸟镇党委依托“众人议事日”制度,围绕为蜜梨产业链服务,建立“梨民百姓谈”产业链议事协商机制,积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链上主体难题共商、销路共拓、品牌共育……
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如何推动基层民主协商从线下走向线上,让群众参与的渠道更畅通成为各地进行探索的重点方向之一。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在区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借助小组微信群、QQ群等搭建“好商量”线上说事会,围绕乡村建设、矛盾纠纷化解、低保调整、土地流转、村容村貌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协商。
“有了线上说事会,让我们对村里的事了解得更多了,问题解决得也更快了,村里还通过微信群向我们宣传相关政策,让我们反映疑难问题、参与乡村治理。一起商量大事小事,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甘亭街道洪洞庵村村民对这种打破空间限制的议事形式赞不绝口。
商量是基础,办得成效如何是关键。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在推行“幸福圆桌会”过程中,健全跟踪督办机制,针对“幸福圆桌会”确定的民生攻坚项目,区委督查部门定期督办,纪检部门随机抽查,实行全链跟进、全程督办、销号管理。相关责任部门和村(社区)党组织及时通报项目推进、办结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
一场场充满烟火气、形式多样的议事协商会议,形成一个个解决问题的“金点子”,推动解决一批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渐形成。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