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交通运输部核发相关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网约车司机共700余万人,是新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这个群体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成立行业党委,建设“司机之家”,推出网约车专项保险……各地加强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通过思想引领和凝聚服务,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建组织,加强思想引领
网约车行业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平台公司普遍存在分工不明、能力不齐、思路不清问题,驾驶员在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方面也有明显不足。”贵州省六盘水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钟山大队副大队长蒋江旺坦言。
为强化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六盘水市钟山区委社会工作部根据市、区工作布局,促进企业按照平等自愿原则,将全市中心城区分散平台企业整合归入首汽约车公司旗下,牵头成立行业党委,构建起“一网统管”的高效管理格局。
做好网约车司机群体党建,首先要解决“谁来管”的问题。各地根据网约车司机群体特点,加强行业党委建设,将其作为落实“管行业也要管党建”要求的关键举措,在建机制上下功夫,确保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纵深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建设,对网约车平台企业、网约车司机开展党员身份排查,成立州、县市级交通运输部门行业党委和行业协会。山西省长治市将滴滴出行企业党组织书记吸纳为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委员,对全市11家网约车平台企业、3170余名网约车司机进行全面摸排,推动成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优服务,做实关心关爱
在天津市北辰区,有一处占地700多平方米的“网约车司机之家”,内设展示区、就餐区、洗浴区、休息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周边设有充电桩,提供就餐充电、读书学习、洗澡休息等24小时便捷服务。同时,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提供权益保障、车辆维修、事故处理、解决申诉问题等服务。
这是各地关心关爱网约车司机群体的一个缩影。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是否能解决网约车司机群体困难,让他们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网约车司机多数时间奔走在大街小巷,面临“用餐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各地依托街道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建设一批“司机之家”等服务场所,提供相关便利服务,同时,发展一批友好商户,提供专属优惠折扣。
硬件上的完善,让很多“生活在车轮上”的网约车司机有了“家”。不仅如此,各地还聚焦网约车司机群体的权益保障精准发力,做实关爱服务,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江苏省泰州市开展网约车“泰E保”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差异化定价、网约车运营信息共享、新能源车辆维修协调”等举措,破解网约车投保难题。福建省漳州市出台《关心关爱网约车司机群体若干措施(试行)》,聚焦党建引领、能力提升培训、网约车平台派单、柔性执法、网约车保险优惠便利、子女教育保障、健康体检、医疗互助、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缴存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促参与,成为治理力量
辽宁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红旗方向盘”党建品牌,鼓励平台党员司机通过设置“党员司机”标识牌“亮身份”、强服务。“我们做的就是服务行业,作为一名党员,我更要主动参加志愿服务。”谈起“亮身份”后的变化,党员司机李泓澄觉得责任更重了,他带领所属车队的40多名司机积极参与关爱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
服务做进去,作用带出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通过发放社区服务联系卡等方式,鼓励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社区治理等工作,开展“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等活动,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通过组织联建互促、资源联动共享、服务联办互融等“三联三互”模式,将网约车司机群体纳入社区治理“朋友圈”,充分利用网约车司机走街串巷、广泛接触群众的优势,开展擦亮“红旗方向盘”活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随着一件件暖心事的落地落实,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他们守护一座城的故事不断上演,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流动风景线,这不仅是人与城的“双向奔赴”,更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诠释。
(本报记者 于佳)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