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向‘小圆桌’议事员求助,协商解决我和同村冯彦伟因林地引发的矛盾纠纷。没想到,经议事员调解后,冯彦伟同意将他种植在双方林地界线上的树苗清除,并重新确定了双方的林地界线,事情顺利解决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官垌镇福明村村民冯鸿说。
在官垌镇,一张张解决纠纷的“小圆桌”正在搭起,一次次敞开心扉的谈话正在进行……“小圆桌”影响着群众议事协商的习惯,让群众遇事有地方说,以协商方式解决身边问题。
“修建这段产业路很有必要,方便农资运输”“修路如果需要用到我家的林地,我愿意带头出让”……在官垌镇垌口村的“小圆桌”议事会上,村民围绕修建垌口村麓顶自然村至芳田村大水自然村八角产业路进行讨论,大家畅所欲言。
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打开话匣子,“小圆桌”议事会让居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增进了群众间的关系,提高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热情。同时,有利于村干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对当场可以解决的需求直接解决,对需求不合理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不能当场解决的进行登记,之后协调有关部门一一解决。
“这个‘小圆桌’会议开得好,给了我们说心里话的机会。把话说开,把心结打开,也就没有怨气了。”参加村里“小圆桌”议事会的文峰村村民庞祖泽开心地说。
近年来,官垌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一张圆桌、几张板凳、若干议事员,构建“小圆桌”议事会模式,将全镇294个自然村纳入“小圆桌”治理,组建由1470名品行兼优、处事公道村民组成的小组议事员团队,利用“小圆桌”议事会收集和商议群众热点难点问题,打造民意收集前沿“哨站”,及时回应民意诉求,推动基层治理资源下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我们这里村庄分散、人多地少,土地争议、邻里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通过一张圆桌,可以将矛盾及时化解。”官垌镇党委书记黄薇介绍。
除了发动村民广泛参与议事协商外,“小圆桌”议事会也成为宣传政策的重要阵地。
“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为每人每年不低于400元,而国家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我们参保人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就可以享受较高的医疗保障。”官垌镇龙地村党总支书记彭承海到历木自然村通过“小圆桌”议事会,宣传缴纳医疗保险的好处,消除群众顾虑,提高村民主动缴纳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小圆桌”议事员还利用农闲时间,把村民集中起来,面对面讲政策,解民惑,让政策宣传更加接地气,推动医疗保险、耕地保护项目、乡村风貌改造等政策落到实处,惠及群众,提高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有效推动各项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
2024年以来,官垌镇共开展议事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依托“小圆桌”议事平台累计助推解决民生问题近300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通讯员 黄爱萍)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