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为群众幸福“加码”(两会聚焦)

“实事求是、方向明确、催人奋进!”“是一份坦诚相待、直击人心的好报告。”“每一句话都精准传达政策方向,每一个数据都折射出民生温度。”3月5日,社会工作领域广大干部职工聆听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心潮澎湃,纷纷表示,将立足岗位、锐意进取,聚焦报告提出的重点任务,采取多举措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为群众幸福“加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近年来,随着网络营商环境的快速变化,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为他们创造更好的从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现实课题。”中共池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非公工委书记李婷表示,将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持续实施“池久暖新”行动,让美好生活的守护者生活更美好。持续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社保覆盖不全、配送车辆通行受限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切实保障劳动者工资发放、清理整治欠薪等措施,不仅是对我们的重视、对我们身份的认可,更是对我们辛勤付出的尊重和保障,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北京市东城区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仓管员曲小松表示,作为东城区的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将依托快递行业深入社区的优势,及时收集小区居民的意见建议,促进交流互动,在老旧小区改造、电动车安全使用等方面多建言献策。

“‘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为社会工作系统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指明了方向。”上海市奉贤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党委书记蒋仁军表示,将深刻理解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改革部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切实完成信访工作从思维革新到能力升级的系统重构。同时,全面整合社会资源与力量,注重引导新就业群体当好网格信息员、文明宣传员、爱心接力员、应急辅助员,构建多方参与的信访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这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江西省九江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张小军表示,将从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上着手,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在此基础上,聚焦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不断健全完善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实现对社情民意的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响应,更好回应群众关切、维护群众利益。

江苏省苏州市实际服务人口超1600万,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城市发展始终。苏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王俊表示,只有把更多资源力量向社会工作倾斜,将新就业群体纳入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龄友好型城市建设,才能更好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实现群众生活品质的新提升。下一步,将拓展深化“民呼我为”“社情民意联系日”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五进五问”大走访、换位跑一次、直接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建议等活动,统筹用好线上线下征集平台,畅通和拓宽汇集社情民意的渠道,及时把群众“金点子”变成治理“金钥匙”。

甘肃省庆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干部职工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等相关内容,深入开展学习讨论,纷纷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续奋斗、勇挑大梁,进一步把职责聚焦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方面,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举措,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报记者 李梦丹)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