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问需 聚起来座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以前想锻炼都没地方去,现在这广场建起来,真是方便了我们这些居民。” 傍晚时分,江苏省扬州广陵经济开发区运东社区居民刘琴熟练地操作着健身器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之前社区开邻里座谈会,大家提了这个需求,没多久就落实了,效率真高!”这番话,道出了周边居民的心声,也是广陵区创新实施 “民微善治”工程的生动写照之一。

扬州市广陵区用党建“绣花针”穿起群众需求“微实事”,统筹设立“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颐养社区建设”等专项资金,着力破解群众关切的“最后一米”问题。聚焦群众关心关注却“难以立项、难有预算”的急难愁盼问题,部署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微善治”工程,每年梳理街巷环境提升、“一老一小” 服务等基层需求600余个,通过制定1项实施方案,1本操作指南、1套规范流程,聚力打通民生小事快办快结服务渠道。

家住汶河街道的刘美静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遇到灯不亮、车难停这些生活上的小麻烦,都不知道该咋办,现在跟社区反映,很快就有人来解决。”

广陵区是扬州市的主城区,面临着城市基础设施陈旧、老年人口基数大等问题。社区党组织以网格走访为抓手,将走出去问需与聚起来座谈相结合,汇聚民智民力,每季度形成“为民办实事清单”,全流程推行“清单上墙、进度公示、群众监督”模式,切实做好做实居民服务。

运东社区灵活撬动物业资金,1个月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居民户外健身广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通过整合社会资金,建成“食尚文昌”社区食堂,服务空间从100平方米扩展到400平方米,环境、菜品、经营模式等全面升级。

“我们是来自扬州中学的学生,有时需晚上打印学习资料,偶然看到社区有自助打印服务,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电话咨询,社区工作者热情地回应了我们。我们真诚地感谢社区工作者热忱且无私的服务,祝你们工作顺利!”近日,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党委书记马莹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广陵区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统一配备“便民三件套”,即共享打印复印一体机、共享雨伞一体机和共享茶饮一体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设施,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此外,广陵区还借势借力,打造“民生茶馆”“方寸书屋”等177个群众身边的服务“微阵地”,建成18个“24小时党群自助服务点”,切实将“健康三件套”“文体三件套”“便民三件套”送到服务最前沿。

网约配送员王建作为“民微调查员”,在一次配餐过程中了解到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他向社区反映这一问题后,社区党组织很快协调驻地单位开放了“错时潮汐停车位”,给辖区住户带来极大便利。“没想到我也能为社区发展出一份力。”王建开心地说。

广陵区通过“三级赋权”,压紧压实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责任,探索开通小微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明确“3万以下C档项目社区审、5万以下B档项目街道审、10万以下A档项目区级审”工作流程,让办实事流程更简、效率更高。

为确保项目质量,广陵区还建立“年初立项、年中指导、年底问效”全流程推进机制,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做到专事专议专评价,确保项目推进有力、群众反馈真实。截至2024年底,广陵区813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满意率超过98%,居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本报通讯员 顾冬)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