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有效回应新就业群体期盼(大家谈)

王劲

安徽省合肥市聚焦新就业群体职业认同、权益维护、关爱服务、社会融入等问题,以“小切口”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归属感、荣誉感。

正面引导,让就业有尊严。强化思想引领,引导新就业群体向上向善,持续开展“最美”“十佳”系列和“劳动模范”“五四青年”评选活动,选树各类先进典型143个、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14人,每年吸纳约40名优秀新业态劳动者入党。增进职业认同,策划制作6部《“新”声回应》系列公益视频,发挥主流媒体、新媒体矩阵舆论引导作用,积极宣传新就业群体先进事迹,营造尊重劳动、尊敬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

健全机制,让权益有保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登记、接收机制,社区党组织定期走访平台企业、合作商企业、基层网点站点,引导党员亮身份,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向居住地、工作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联系新就业群体和信息直报机制,全市街道社区与261家快递加盟企业、112个外卖送餐站点、46个网约出行、16家网络货运普遍建立联系,广泛收集24.2万名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

践行友好,让社会有关怀。制定生产、生活、发展、治理“四个友好”16项实事清单,将服务新就业群体纳入社区特色化服务群众项目范围,推动181家社区食堂向新就业群体提供优惠供餐、延时供餐服务,2024年全年面向新就业群体开展寒暑假子女托管服务6000余人次。细化“友好场景”建设工作指引,建设社区、商圈、楼宇等“友好场景”690余个,选树暖“新”商户1500余家,持续推动“友好理念”从场景走向生态。

双向奔赴,让融入有渠道。发挥新业态劳动者走街串巷、上门入户职业优势,在基层网点站点成立“平安小蜜蜂”“平安骑士”“平安车队”志愿服务队103支,协助做好反电信诈骗和风险隐患预警等工作。选聘1200余人担任“兼职管家”“治理合伙人”等,引导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探索实行积分制管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商圈代金券等,实现新就业群体“奉献—积分—回报”良性循环。

(作者系中共合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