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组织优架构 破解村组难题(工作实践)

陈信尧

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明确,强化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村民小组对乡村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村民小组长更是连接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村民小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大力改革创新,建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印发《高明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工作规则》,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在乡村治理领域,优化村民小组队伍建设,强化小组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以“基层减负”为抓手,严格规范村级工作机制及证明事项清理,形成常态化防反弹机制。

创新强组兴村工作机制

高明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区委社会工作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区委党的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作用,积极构建高明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基层治理体系,使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由于历史原因,高明区村民小组普遍存在结构散、活力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发展。为破解村组问题根源,高明区创新强组兴村“1+4”工作机制,“1”即《高明区关于党建引领“强组兴村”的工作方案(试行)》;“4”分别为《高明区关于加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明区关于加强村(居)民小组一级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明区乡村职业经理人选派工作方案(试行)》《高明区促进强村公司健康有序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其中区委社会工作部按照区委统一部署,贯彻加强村民小组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打出“强组织、优结构、严管理、激活力”组合拳,加强党对村民小组人才队伍“选育管用储”全过程领导,进一步解决村组“手掌有力、手指无力”问题,“握指成拳”大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选优配强村民小组“领头雁”

严格选用标准,拓宽选用渠道,实现村民小组人才队伍结构“三升一降”,即“小组党支部、村民小组、股份社”三个组织“一肩挑”,队伍中党员占比、高中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等三提升,整体平均年龄下降。锻造“德才兼备”,懂发展、善治理、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治理“排头兵”。例如,杨和镇通过强组兴村加强党建引领村民小组队伍建设,注重在优秀村民小组长、股份社社长中发展党员,将村民小组长党员比例提升至74.1%。织密“镇—村—组”强有力的党建纽带,联动驻村团队、结对单位等加强整村连片发展,将土地流转集约、低效土地整合利用等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纳入党组织重要事权清单管理,强化村民小组队伍建设,大大改变了乡村面貌。石水村实现了从偏远落后“小山村”向产业兴旺“旅游区”的华丽转身。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实践锻炼,突出政治素质,培养培育“全科人才”,将其建设成为村“两委”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和依靠力量。严格落实公正、公平、公开的“选任机制”,由党组织推荐建议人选,在关键时候“有好苗、选得上、接得稳”。厚植人才培育土壤、搭台给位,以实干实绩为导向,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机制。实施“正规军”专职化计划,统一纳入村党群服务中心专职管理。强化平时考核,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考核机制,强化日常监督联合查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对表现不称职、违规违纪违法的成员强化监督处置。通过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设岗定责”带领群众彻底提升乡村风貌,2024年95%农房外立面实现改造,308栋房屋连片统一租赁招商。大巷、帅堂村连片发展,以“百日”速度顺利打造全省首个以锦鲤为主题的文化街区,变身“网红村”“文旅新名片”,一跃成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