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学习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坚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建设升级“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全面整合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信访平台等来访办理渠道,实现群众诉求统一归集、统一交办、统一回复。截至目前,解决群众诉求58.55万件,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完善工作体系
构建全链条高效能工作机制
把落实完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建设升级“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牵头领办,各地各部门同向发力,推动形成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
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综合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一体化推进“民声呼应”工作部署,推动“民声呼应”工作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统一转变、从单打独斗向统筹联动转变、从解决单个问题向注重源头防范转变。
强化上下联动。市“民声呼应”专班多次到一线实地调研,指导推动县区建立“民声呼应”工作专项机制,各街道(乡镇)明确专人负责“民声呼应”工作。全市统一案件交办渠道,实现“一单到底,上下统一”,解决多头交办问题,减轻办件负担。
强化调度督导。市级每周开展工作会商调度,分析研判重点领域风险和重点信访案件,建立落实“三单一报”工作机制,即重点问题交办单、隐患风险提示单、疑难问题督办单和每月工作通报,常态化推进工作高质量开展。
形成工作闭环
推动全流程高质量服务群众
坚持以服务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群众来访诉求事项,分类施策,把好事做实做好。
主动领题。实施“敲门问需、书记解难”等行动,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深入群众家中,发现并解决群众需求,结合实际领办基层治理项目。围绕小区治理等突出难题,开展“金点子”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收集群众各类建议。
用心解题。开通市县乡村四级“信访门诊”,打破窗口“只挂号不看病”的局限,推动部门负责人、业务骨干等坐班问诊,通过常态化“坐诊”、面对面“问诊”、多部门“会诊”、派单式“出诊”等形式,接待帮助群众1.9万人次;梳理群众评价不满意事项,逐个分析研判,视情提级调度,发动属地、部门等共同化解群众困难。
长效破题。针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物业矛盾、电梯安全、办事难等问题,开展物业矛盾化解、电梯维修更新、联合执法进小区等专项行动,累计化解业主与物业矛盾1000多件,维修更新15年以上老旧电梯110部,深入200多个住宅小区开展联合执法;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实现50类证明材料免提交;改造50多个“口袋公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减少广场舞噪声扰民等问题。
强化业务培训
打造高素质专业工作队伍
市、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开展工作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的工作队伍。
打造一流办件队伍。举办“民声呼应”诉求办理工作培训会,开展接线接访业务练兵比武活动,推动全市500多名一线群众诉求办理人员深入理解办理工作规范和要求,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打造专业处置队伍。围绕物业矛盾化解、综合执法等开展专项培训,编印学习工作手册,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等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为2300多名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讲述法律知识和实战技巧,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
打造专业服务队伍。组织5000余人次参加村(社区)干部轮训班,建设完善乡村干部实训基地。结合为基层减负工作,精简社区公共服务事项,试点推广“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全科人才网格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