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阳市探索实施“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组织共育、队伍共建、项目共创、阵地共享、场景共营的“五共”发展模式,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
推动组织共育,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共育机制。实施党组织领办项目。在24个社区探索开展党组织领办“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项目,从需求调查、资源链接、项目孵化等方面实施多方联动,推行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制度,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建立联合枢纽平台。组建成立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联合会,发挥联合会的引领、联合、服务、促进作用,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孵化培育便民利民类、就业指导类、卫生保健类、环境维护类、宣传教育类、文体娱乐类等社区志愿服务组织48个。
推动队伍共建,统筹抓好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定“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制度。100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服务需求调研、策划设计、项目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为1000名志愿者提供专业示范和技术支持。建立“志愿者协助专业社工”机制。发挥志愿服务领域遍布各行各业,志愿者来源广泛、自愿无偿等特点,组建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为社会工作提供力量支撑。
推动项目共创,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实施重点项目。严格规范项目实施流程。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开展需求调查和评估,制定项目目标,明确服务对象,整合盘点资源,提出实施计划和执行等6步工作流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供调查建档、督导评估、情绪疏导、链接资源等专业服务,志愿者侧重提供一般帮扶服务。合力打造务实管用项目。整合社区党建、服务等资源,开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菜单式服务,以“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为服务重点,围绕邻里守望、信访矛盾化解、普法宣传、心理疏导、平安建设等方面,设计实施更多易参加、好开展的“小而美”项目。
推动阵地共享,促进阵地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有效运用空间资源。鼓励统筹利用辖区载体资源,坚持“一个场所,多方使用”,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暖“新”驿站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设施等阵地资源,设立40处志愿服务站点。统筹用好媒体资源。挖掘和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题材文艺作品,讲好志愿故事,增强居民对志愿服务认同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志愿文化宣传阐释,开展志愿服务事迹宣讲活动,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体现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
推动场景共营,打造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场景。形成“五社联动”合力。以社区为平台,聚合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优势,积极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作用,协同社会慈善资源等多方力量,推进社区“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场景营造,整合社区内外的资源和需求,通过社区服务平台协调居民、志愿者和其他资源方,志愿者响应平台发布的服务需求,按需提供102项具体服务。拓宽资金募集渠道。加强与市慈善总会和市红十字会的沟通对接,设立“专业社工+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协调公益慈善机构支持“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项目,针对新建小区、回迁安置小区、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在全面开展基础服务的同时,积极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协同社会慈善资源,为不同小区开展分类服务。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莱阳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