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这为新时代社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川省成都市作为社会工作实践的前沿阵地,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成都经验”。
首先,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随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发展,传统党建模式面临挑战。成都市通过构建“归口指导+行业管理+属地服务”的党建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有效覆盖。这种“组织嵌入—功能激活”的实践逻辑,不仅解决了党组织与新兴领域“脱嵌”的问题,还通过“暖新学院”“蓉城驿站”等载体建设,将新就业群体转化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实现了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其次,基层治理创新重构了“放权赋能”的制度机制。成都市通过“智慧蓉城+微网实格”双向赋能,依托数据平台和工具的应用,降低了基层台账负担,破解了治理困局。更重要的是,通过物业改革重建了制度信任,又通过议事协商机制将群众转化为治理主体,实现了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
再次,切实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成都市以“15分钟社区幸福生活圈”建设为抓手,集成了多项服务功能,惠及广大市民。特别是“民生项目群众议决制”的创新,通过程序性赋能提升了项目实施效率,将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落到增进人民福祉上。
此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也是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都市通过投入大量社区保障资金,构建职业培育体系,推动了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数量的增长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优化。这种“政策赋能—平台孵化”的协同生态,突破了传统人才建设的线性思维,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志愿服务力量”的治理共同体。
综上所述,成都市的探索印证了新时代社会工作的三重规律: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治理现代化需构建复合范式;凝聚服务群众是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这些经验为新时代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作者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
(责编:陈超 签发:王立国)